大藏经首页 经藏: 阿含部 | 本缘部 | 般若部 | 法华部·华严部 | 宝积部·涅槃部 | 大集部 | 经集部 | 密教部 律藏: 律部 论藏: 释经论部·毗昙部 | 中观部·瑜伽部
论集部 | 经疏部 | 律疏部·论疏部 | 诸宗部 | 史传部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 续经疏部 | 续律疏部·续论疏部 | 续诸宗部 | 悉昙部 | 古逸部·疑似部 >>心是莲花佛学网
手杖论
经号:1657  卷号、页码:32 P0505  朝代:【唐】  作者@译者:义净  点击:次    论集部
  No. 1657
  手杖论一卷
  尊者释迦称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世间一类有情为无慧解便生邪执。由彼沉沦生怜愍故。今造斯论。颂曰
  设于平坦道  有步步颠蹶
  为此等愚蒙  谈兹手杖论
  论曰。一一世尊出现于世。而便寂灭阿僧企耶诸有情类。然诸有情无有终际。犹若虚空。无边性故。此是世亲菩萨之所述理边。谓断割尔许数量。是一义故。为遮此故。故曰无边。所言终者。是尽了义。为此便无所立能立不相离过。宗言无终。因云无边。是宗一分过也。有异论者作如是说。许未曾有新生有情。犹如神村。如彼计云。如林薄等虽有众多斫伐等费见摧残已而更新生。因无穷尽。由斯定许别有未曾新起有情。略诠述故。如略诠中作如是说。因问致答。命药军曰。有旧有情。有新众生。如是广说。是故决定应如是许。若异此者。如油麻等聚无新添数而损减必定见其有终尽故。尔者如若许有未曾有情今始新起。此即便成许其生死有最初也。若许有始彼即便有无因之过。既许无因一切皆应无因而有。此是阿遮利耶之本意也。彼复于此而为答曰。由有于子造相属业。善不善二法等种子。阿陀那识羯刺罗等事。此谓最初。而得生起。既属着已。由近善恶自造诸业而入流转。或出涅槃。斯乃善顺缘生道理。即是僧塞迦罗八底也。毗若南婆薄八底也。社底既有斯义。如何强逼许有新生有情。论者便成生死有最初失。有别论者曰。此非雅答。何为也。若容有新生。彼便有增剩。由增待其减。初者是无因。若云此新有情曾不了知生死意趣。但由他业为缘力故忽尔得生。若如是者。彼诸有情今受流转。一一刹那展转相生。便成增剩。由斯道理彼新生论。便应许有。初一有情。由许增者。待其减故。一切时中许有新生众多有情。是诸情数定有其增。前前刹那待其减故。若如此者能减转少。乃至将终成唯独一。然此最初不待余业。便成最初。是无因有斯固不能辨无因过。若言必定有增剩者。可招此过。有加无费是增剩因。如悭人物。然诸有情有其减理。何者一一佛图嗢波柁。而令无算众多有情入于圆寂。亦不如是。颂曰
  佛出难遭故  信教亦难逢
  生因既易得  脱理相不同
  论曰。由佛出世实是难逢。如论中说。于初无数劫中已曾承事五个七十千佛。第二六个七十千佛。第三七个七十千佛。成佛资粮极难得故。如有颂云
  无数百苦行  无数善根生
  进无数长时  断无数烦障
  得一切种智  净除诸障恼
  成无上世尊  如开箧观宝
  纵许或时逢如知出世。彼之所演清净法律。敬信之者诚复难得。由彼信心于八暇处方能具足。然彼最是难得性故。然生起因是极易得。谓惑及业。此之因缘随在何时多现前故。此之烦恼有三种缘。一随眠未断。二缠境现前。三于彼起不如理思。此为凡愚多所乐着。然而诸业但由能造属着。因者亦非难得。或可有时而得解脱。欲将少费答彼新增固亦未能免便成过。理不相应。颂曰
  器界无增数  容成有减时
  生死既无初  此应成大迮
  论曰。若容有新生应流至。此由非器世界。如有情世界而有增理。横竖世界安布定数容有减时。如劫坏时。有界空故。如有说云。犹如天雨注。若伊沙无间无缺从空注堕。如是东方无间无缺。有诸世界或成或坏。如是等然非有情新生新长。有其限齐。然而萨埵增多数无穷极。理不相容。更互逼迫受迮苦耶。今更设问。新生论者。所许未曾有情忽起。藉余业力识乃得生。为是熏耶为不熏耶若言熏者。从其属着新生识熏便成体。是一多过起。凡论熏习须共杂染及清净法同生同灭。依止此已作彼生因。非彼有情先有生因。令彼二法可共生灭。依止此已作彼生因耶。然而能为属著者。识与前二法同生同灭。为彼生因。颇无违失。若尔最初识许熏习。其属著者如前刹那。是此因故。次后刹那亦应如是。若异此者熏习之法理不成故。由斯道理。其父用功而得解脱。或复多闻。子不施劳应同其父。或时如子父亦应然如斯等类过失转多。悉皆招得
  若言不由熏多种功能自起。若转救云。为无染净。同生灭故。依彼作因。有如前过。而今但取能属著者。因缘合故。为增上缘。为无根源彼得生起。此义固无不生果失。若尔功能与果灭。犹若业功能。彼诸贪等所有功能。既酬果已并皆息灭。如异熟业自有功能。既生果已随即沦丧。若异此者。便成无尽之愆。此亦如是。纵尔何失以不许投余种解脱不劳勤故。贪等功能既其灭已。离此所有贪等功能。望自自果更不许其投新种子。由种断故。纵不修习圣道便成圆寂。此便符顺。善见天言。苟出私怀赞扬非法。如彼言曰
  我观群众类  彿心并彿身
  离诸欢乐欲  别求除苦因
  但须耽妙乐  何劳作余见
  即将贪染心  便招涅槃理
  转复生过业无用故。如略诠云。有三种福业事。所谓施性戒性修性。于此发起勤劳修习。诚无用耶。何故如是。以和合功能果自起故。若诸福事将欲灭时。于阿赖耶识置异熟熏。后时此熏随其自用得助生因。和合当生未来异熟。尔者所用劬劳营彼福事果不虚也。若也于先不修善业。藉彼属者为其缘故。异熟功能忽然生起。从此能生现法。生后所有异熟苦身勤修同前无用
  又二种业思及思作善不善及以无记。如斯等类并成虚设。若言已后熏。及除阿陀那识最初刹那。乃至违缘未生已来。于自相续熏其贪等。如是便无所征诸过。若如是者。先时熏亦尔将其自熏习此并尽成陈。若不尔者如何与彼作生因耶。出世之智虽不曾得。但以堕在自相续中。所有似说二无性智。共许从此熏习之处而作生因。此闻之熏是极清净。法界等流之体性故。法界即是如来法身。我法二无性解。是法界所流果。法谓法身。界即因也。是出世间诸法之界。谓能持彼熏习性故。及断烦恼所知二障所有余习。名极清净。其闻熏习。是似彼果。彼为增上缘而得生起故。同彼体性故。如有说云。诸初发心菩提萨埵所有正闻熏习种子。虽曰世间。应知即是法身所摄。室罗缚迦钵羝迦佛陀应知即是解脱身摄。是故定知。虽是世间而能亲作出世间心之种子也。说法之义似相分识。虽现是无。而从其章依其句义。显彼所有相属道理。示以一篇类诸余颂咸亦同耳。于此断章虽无支分为令解了。若尔何过此并成陈。如于其后先亦同然。但是堕在自相续中。以其贪等而熏着之。若如是者即从先生种子而得生起。彼复从先。彼更由先。斯乃萨婆石揭。尽从陈种而生。所执新生便成无氏。据此便能立有先世
  天授初眼识  定从余识来
  识性故应知  犹如于后识
  假令灭定起  心彼亦摄居
  宗内以理性  同无不定过
  诸心心起法  共许四缘生
  尔立最初心  何谓等无间
  心心起法从四缘生。阿毗达磨理成决定。尔者汝之所许最初起心。何者是其同无间缘。亦非在他相续之中。所有心聚与自心聚。为缘应理。少多不同故。更有定理。诸生有染论自地烦恼。今汝所许生有染心。便非自地烦恼。纵于三世境生理不能成。且非过去。不曾经故。亦非未来。由想曾经起愿求故。复非现在。由其意识自在而起。便成无有聋盲等故。复为五根及诸趣命根皆是异熟。汝便非异熟。奇异善谈经。然而说云。内五有熟养。故知眼等五根异熟性成五趣。亦是异熟体性。略诠为量故。有说。具寿诸那洛迦。由其漏恼现前力故。遂便造作生捺洛迦业。令数增长。具寿谓身语意曲秽浊业。命终便于可恶贱处令其异熟色受想行识被极煎煮。异熟生已名那洛迦具寿。此中离彼法外。无别那洛迦而可得也。言彼法者。即是异熟生塞建陀义。此处聚言。非无差别。此义即是遮其实。我能驰诸趣义准应知。意但摄取别异聚也。所云异熟生者。有情名体。虽不差殊为明有异熟者。谓五聚内善恶无记不是趣性。非是熟报。若彼亦是趣体者。即应现造生捺洛迦。诸不善业或数增长。此即应名那洛迦。为此诸识趣之体性。但是无覆无记。名为有情。于对法中亦如是说。又云。命根是毗播迦。思择命根必定但唯是其异熟。然瑜伽论要立诸法皆异熟识。曾无一法越异熟性故。然汝新起有情论者。便成根等不是异熟。彼新有情生受后受所有诸业。先非有故。现法受业。当尔之时弗容有故。由殊胜等因乃无故。亦复便成余所作业令他招报故。奇异善谈经者。将斯戏调意欲道渠。不善经论呈自胸臆。违阿笈摩故
  手杖论一卷
Copyright © 2002-2008 XSLH.ORG 心是莲花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3794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