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论宗密的方法论模式(2)

分享到:

   下面是宗密写在《原人论》的一段话,最能体现其“四段论”意蕴:
   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初从浅至深,于习权教者,斥滞令通,而极其本。后依了教,显示展转生起之义,会偏令圆,而至于末。(注:宗密:《原人论》序。)
   “初从浅至深”者,就是按了义标准(宗密以华严宗和荷泽宗为了义)记叙由浅至深的各派观点;“斥滞令通”者,指证得、失也;“会偏令圆”者,会通本末也。
      二
   宗密又是如何运用“四段论”的呢?下面即以“四段”加以论述,且每段以个案形式展示其内涵。
   (一)客观记叙
   任何思想交流或对话,最难得的是全面、准确的理解对手思想,而宗密对他当时或前代的学派思想的记叙屡被后人引用,就在于宗密做到了这点。
   个案1  息妄修心宗  宗密在《都序》中把当时所有的禅宗宗派划分为三宗,息妄修心宗便是其中之一。他先叙该宗宗旨:“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次说修行理论:“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再记修行方法:“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最后指出属于该宗的禅宗宗派有:“南@③、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另有一些禅宗宗派和他宗教派亦可划入此宗:“牛头、天台、惠稠、求那等”,但宗密不忘指出他们与上面宗派的同中有异:“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注:上述引文见宗密:《都序》,卷二。)
   宗密在《都序》中对禅三宗、教三种的记叙,在《承袭图》中对禅宗四宗的记叙,在《原人论》中对佛教五教的记叙,在《圆觉经大疏钞》中对禅七家的记叙,无一不保持客观记叙的风格。更难得的是,在简短的篇幅里,宗密把各派各宗的源头、流变、现状、宗旨、代表人物、修行特点都说得简炼分明,几乎不存在出于信仰或门户不同而发的歪曲之论或谩骂之辞。
   (二)辨明浅、深
   宗密在他的许多著作中,根据不同的论述主题和角度对当时的佛教的各派学说包括儒、道学说都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或浅或深。
   个案1  佛教五教说  宗密在《原人论》中把所有的佛教学说划分为高低五等:“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注:宗密:《原人论》,斥偏浅第二。)证之于佛教史,宗密的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个案2  教三种、禅三宗  宗密在《都序》中从教禅一致的角度,分别把佛教中的禅家(禅宗)和教家(法相宗、华严宗等教派)按浅深程度予以判定。禅宗被判为以下由浅至深的三宗:初、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注:宗密:《都序》卷二。)教家则被判为以下三种:一、密意依性说相教,此一教中,又分成三类:人天因果教,断惑灭苦乐教,将识破境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注:宗密:《都序》卷二。)前者浅,后者深。
   个案3  五禅  禅宗创立与以前的禅法大有关系。宗密根据经论和自己的心得把禅行分为高低五等:“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注:宗密:《都序》,卷一。)并明确指出,如来禅为达摩门下所传,而达摩未来之前的“古来诸家所解”和“南岳天台”宗是属于前述诸禅行相。(注:宗密:《都序》,卷一。)
   在其他理论和修行问题上,宗密亦有浅深之判断,如判空宗为浅、性宗为深,(注:宗密:《都序》,卷三。)在渐修顿悟、顿悟渐修、顿修渐悟、渐悟渐修、顿悟顿修等修行方法上,判顿悟渐修为最究竟。(注:宗密:《都序》,卷四。宗密:《承袭图》,第三。)对儒、道与释三教谁高谁低问题,宗密亦毫不含糊地指明:儒道二教属迷执,浅,佛教属了义实教,深。即使佛教中不了义教也要比儒、道二教深,因为后者属迷执,前者仅属偏浅。(注:宗密:《原人论》。)
   (三)指证得、失
   宗密擅长分析,在指证他宗他派理论得失时,最能显示他文字思辩的水平,体现他“哲学思维”的特长。
   个案1  批评“天命论”  宗密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传统(也是儒道思想中)几大主题进行了评析。这些主题是:道论、自然论、天命论、元气论。(注:见宗密以下著作:《原人论》、《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至今仍是争论不决的主题。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只讨论宗密对天命论的批评。宗密认为天命论有“四失”:第一,天之赋命没有标准,天下发生的事情证明现实情况是:“贫多富少,贱多贵少,乃至祸多福少”。(注:宗密:《原人论》,斥迷执第一。)第二,天之赋命没有道德标准,常常是“无行而贵,守行而贱;无德而富,有德而贫;逆吉,义凶;仁夭,暴寿;乃至有道者丧,无道者兴”,(注:宗密:《原人论》,斥迷执第一。)根本不存在所谓儒、道门徒宣传的那种情况:“何有福善益谦之赏,祸谣害盈之罚焉?”(注:宗密:《原人论》,斥迷执第一。)而是“赏罚颠倒,功过翻覆”。(注: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九之下。)第三,天命本身不道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一,天生万物,万物却自相残害,如爪牙啄噬之类,“岂非无道之极乎”?(注:宗密:《圆觉经大疏》卷中之三。)其二,《易经·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矛盾吗:“若生为大德,则死为大贼。今既不问贤、愚、罪、孝,皆贼之以死,何用生之乎?”(注:宗密:《圆觉经大疏》卷中之三。)第四,天命论与圣人设教自相矛盾,既说一切祸害皆由天命,又要宣传圣人设教是:“责人不责天,罪物不罪命”,结果当然是圣言“不当”。(注:宗密:《原人论》,斥迷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