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印度小乘佛教史 >>

從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6)

分享到:

《大品》、《小品》與《金剛經》的形式有所不同。傳說前兩部經是佛在靈鷲山的開示,而《金剛經》則宣說於祇園精舍。另外,前兩部經常見「空」字,《金剛經》則完全無「空」字,而多用「無」、「非」等字。至於比較《大品》與《小品》,《大品》中頻頻出現「空」字,較早的《小品》中,「空」字的用法則尚未十分固定。由這點看來,或許完全無「空」字的《金剛經》最為古老也說不定,但因為《金剛經》在形式上相當完備,所以一般認為其較晚成立,也有可能是與前兩部經分屬不同地區與系統吧!

同樣地,《無量壽經》的立場與般若經、《華嚴經》有相當大的差異,《法華經》也不像般若經、《華嚴經》那般運用很多專門的學術用語,而是以任何人都容易理解、通俗淺近的表達方式來宣說教法。此外,同樣是《華嚴經》,其中也包含一些成立的時代、場所、學說都不同的經典,雖然這不是現在要探究的問題,然而不可否認地,中期大乘諸經典也有種種不同的學說與主張,且其成立的地區與系統更是加倍複雜。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印度不像中國將大、小乘的漢譯佛典整理、彙集成《大藏經》,而是完全未整體性地彙整大乘經典以編輯成書之故。

其他大乘經典的特色

《無量壽經》宣說依念佛往生淨土,憑藉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而達到正定聚的聖位。與理論相較起來,此經更重視信仰實踐。

《華嚴經》的內容以菩薩的修行為中心,宣說菩薩的悟境,而菩薩超越二乘與凡夫,其意境極高,所以是一部解析種種專門性理論與學說,又包含種種修學法門,且內容繁複的經典。其中主要的章節有以理論解說菩薩十地階位的《華嚴經‧十地品》(別譯本為《十地經》),也有具體敘述善財童子求道故事的《華嚴經‧入法界品》。或許這兩品小經最初成立的地點不同,如《十地經》可能成立於西北印度,而〈入法界品〉則以南印度為中心。

其次,《法華經》綜合大乘各種的說法,經中避免使用專門性語詞,而代之以平易的日常用語,甚至大量運用因緣、譬喻等故事,因而深富趣味。該經試圖融合統一原始佛教以來的佛法,成為所謂「一乘 [8] 教」的純粹踐行佛教,因此包含佛教的實踐修道,是既通俗又圓融的教法。從客觀上來看,該經自許「諸大乘經之王」應該是當之無愧吧!

大乘佛教的特色

如本書(編按:《佛教的真髓》)不斷提及的,釋尊的佛教是為圓滿人格的廣義「人間學」,也就是不僅要成就個人,更以社會全體邁向理想國土為目的的教法。因此,他宣講佛教的信仰與實踐,經常以社會人生「如何存在」、「應如何存在」為課題。

可是從原始佛教演變到部派佛教,在阿毘達磨的研究過程中,信仰實踐的層面沒落而成為「學問佛教」,因此失去宗教性,為回歸佛教本來的立場,於是倡導大乘佛教。如此,大乘佛教的目標可說是以信仰實踐為中心的真實佛法,其根本在於菩薩思想,這點從上節說明「大乘」又稱「菩薩乘」中可以看出。

因為菩薩是補位佛陀的修行者,迥異於聲聞與緣覺的悟境,而要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以成佛為目的。要成就菩薩,必須發起無上菩提心,累世修學六波羅蜜等。

本生故事具體敘述菩薩的修行,在部派佛教中也已有種種與菩薩相關的論述,大乘承襲這些論點,又開展出菩薩思想。

又,部派時代大眾部中,有一派主張「多佛思想」(意即十方世界中,有很多佛國土且同時有許多佛出世),大乘佛教受此影響,也宣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東方歡喜世界的阿●佛等他方國土諸佛。另外,還產生與他方佛有關,專念「阿彌陀佛」等的念佛思想。

念佛思想與原始佛教中在家信仰的「六念說」有關,「六念」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前三者是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歸依,後三者是藉布施與持戒的善行,願求來世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