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名山 >> 西北佛教名山 >>

佛教名山的文化鉴赏(2)

分享到:


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原为东晋名憎慧远创建“莲社”之地,他们共期往生西方净土。隋唐之间。道绰在山西石壁山玄中寺专修净土,善导继承了他的衣钵,后来创立了净土宗。这一宗派的特点是:以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称为净土宗。由于净土宗修行法门简便,有利于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大大促进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净土宗尊慧远为初祖,所以庐山东林寺也就成了它的祖庭。

律宗,由唐代高僧道宣创立于终南山,所以又称“南山律宗”。唐武德七年,他入终南山丰德寺,潜心研究律学和著述,以《四分律》为依据,创设戒坛,规定了受戒、说戒、安居等的准则。律宗的创立,对中国佛教的规范化和发展

影响很大,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生活都按这规定行事。名僧鉴真是道宣的再传弟子,住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讲律,名声和影响很大,这里也被奉为祖庭。天宝年间,他应日本的邀请东渡传授律学,被尊为日本律宗的始祖。1973年,在大明寺建起了“鉴真纪念堂,”1980年,鉴真大师的塑像越过大海,回到了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这里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胜地。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势力和影响最大的宗派,最充分地体现出佛教中国化,流传历久不衰,出现不少支派,所以祖庭也最多。嵩山少林寺,是禅宗初祖印度僧人达摩修禅之地,公认为禅宗最早的祖庭。后来,衣钵传至五祖弘忍,他在湖北东山创建的东山寺,也是禅宗的重要祖庭。弘忍的著名弟子神秀、慧能,因主张不同,分别成为北宗、南宗的创始人。北宗强调“静坐息想”,力主“渐悟”;南宗认为“自心是佛”,力主“顿悟”。弘忍选定慧能为继承人,秘密把衣钵传给他,于是慧能成了禅宗六祖。禅宗从达摩发展到慧能是一个飞跃,慧能被视为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他把佛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融入儒家的心性学说,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观。他的思想体系都围绕着本性是佛这一中心,认为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自心迷悟的不同,所以倡导顿悟,追求自我解脱,对佛教是一种重大改革。慧能主持过的韶关南华寺,位于度岭分脉,背依青山,面临曹溪,也是禅宗的主要祖庭。慧能的高徒怀让在南岳衡山弘扬顿悟法门,开南岳一系;他的又一高徒行思在江西青原山传播顿悟法门,创青原一系。此后,又形成“五家七宗”,真可谓源远流长。
诸多佛教名山,蕴涵着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佛教史!

三、文化宝库石窟寺
石窟寺,是一种特殊的佛教寺院建筑,开凿于山峦连绵的悬崖峭壁之间,因山岩凿龛,就岩石造像,以岩窟为寺院。石窟寺来源于印度,伴随着佛教一同传人中国,与原有的岩石开凿和雕刻技艺相结合,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的石窟寺。中国石窟寺的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最早接受石窟寺艺术的是新疆地区,克孜尔石窟寺始凿于公元三世纪,基本上沿袭印度的模式,可说是初创时期。此后,沿着丝绸之路传个到甘肃敦煌等地,从此开始了新的厂泛发展时期。到了八、九世纪,石窟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中国化的风格也越来越显著。十一世纪以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石窟寺,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分布地区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的宝贵遗产。中国的石窟寺数以千百计,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三十多处。最著名的,当推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此外,如大足石窟等,也都很有价值,规模也很可观。这是又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佛教名山。

河西走廊西端的茫茫荒漠中,闪耀着一颗灿烂的佛教艺术明珠,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它建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莫高窟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保存着从北魏至元历代洞窟492个。这里石质粗松,不适宜于雕琢,所以除彩塑外,特别以壁画著称。彩塑佛像2415尊,有单身像和群像,从中可以见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壁画多达45000平方米,艺术造诣之高令人惊叹不己。隋代以前的北朝壁画,主要是各种“本生”“佛传”故事画,描绘释迎牟尼的行善事迹。隋唐时期的壁画,宣扬极乐世界的“净土变”,通俗化形象化地展示出了佛教的理想。此外,壁画中还有各类人物形象,表现了古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同时,又绘有供养人的画像,可以看到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约丽多彩的壁画,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莫高窟的特殊意义,还在于从这里发掘了大量宝贵的文物。清光绪二十年,一个道士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其中藏有从四世纪至十四世纪历代文物五、六万件,有写本,有绘画,有刺绣,有织物,还有铜像等等。在各种民族文字的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文学作品、史籍、地志、帐册、契据、状碟、信札、历本等。这是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极大的兴趣,出现了以敦煌文物为研究对像的“敦煌学”,我国建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

云冈石窟的开凿晚于莫高窟约一个世纪。这时,大同是北魏的统治中心。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兴安二年(453年),高憎昙曜奏请文成帝,在京城之西武周山麓开凿石窟寺。此后数十年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二里多,逐渐蔚为壮观。云冈石窟造像以气魄雄伟著称,现在主要洞窟53个,此外还有110多个小窟,以石刻造像为主,大小达51000尊。最早的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的中部,编号为16至20窟,佛像高13.5米至16.7米,身躯魁伟,姿态英俊,面容端庄而清秀,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第5、6窟是连成一体的双窟,中央坐佛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四壁满雕佛龛造像,有佛、菩萨、罗汉、力士、飞天等,内容丰富多彩,雕饰精致华丽,这窟也是云冈石窟中有典型性的一个,显示它的审美特色和精湛技艺。五华洞,包括编号9一13窟,有造型奇瑰的大佛雕像,有富丽多彩的风物图案,也可说是云冈石窟的艺术精华。

龙门石窟坐落在洛阳城南,这里龙门山与香山对峙,犹如一座天然门阙,两山之间伊水穿流而过,所以自古有“伊阙”之称。石窟主要开凿在龙门山峭壁上,宛如南北长达二里的蜂窝。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凿造石窟寺,历经四百多年相继营造,现有窟龛2100多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佛塔40多座。龙门风景名胜区,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龙门石窟中,北魏至隋代开凿的约占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唐代的石窟。奉先寺不仅规模最大,而且艺术价值也最高。主像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面容丰润,修眉长目,嘴角微翘,眼光下视,形态极其生动,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左右两边洞壁各刻一弟子,一菩萨、一天王、一力士。这组形神兼备技艺高超的群雕,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据史料记载,奉先寺建于唐高宗时,武则天还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