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语言 >>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分享到:
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据梁晓虹文)
  以下习见的语辞,是我随手组合而成,但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

    大千世界,烦恼丛生。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我佛慈悲,曲设方便
    神通自在,游戏三昧。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百尺竿头,不可思议。

  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

  【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
  【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
  【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

  二、缘起

  【三世有缘】
  【三生有幸】(三生:过、现、未)
  【夙缘】(前生带来的缘份。佛教认为,今生生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为决定。“欲知前生因,现在受者是”)
  【前缘】(前世因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过去世中结下的缘份)
  【宿世因缘】(前世的生死为前生,即宿世。因而将前世的因缘,统称宿世因缘)
  【前身】(今称事物的原来的形态、名称为前身。佛教中指轮回在过去世之身)
  【宿慧】(从前世而来的智慧,在今生遇到机缘就会显发出来)
  【佛度有缘人】(此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勇猛精进的精神等)
  【广结善缘】
  【前因后果】(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报应】(佛教因果观)
  【作茧自缚】(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
  薄命司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的业因,由自己承担后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不承认一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夭及其处境,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正果】(佛教修行,谓之“修因证果”。如修五戒十善,证人天果;修四谛法,证罗汉果;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修无上道,证佛果等。邪因结邪果,正果结正果。为区别于“外道”、“邪因”,修行佛法而证到的境界、果位,谓之正果)

  三、四谛

  报应与四谛:
  世间因果,苦、集二谛。苦是果,集是因。人生是苦的,这种苦果,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业因(集),由于业力的牵引,所以感受人生的苦果。出世间因果,是灭、道二谛。灭(涅槃)是果,道是因。以修道为因,将来证得涅槃(灭)正果
  (1)苦谛(痛苦之果)
  【生老病死】
  【愁眉苦脸】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所生存的世界按空间分为高下三个层次:最下面一层叫欲界,是食欲与淫欲极其旺盛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中间一层叫色界,是已经脱离了粗俗的欲望但没有离开物质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最上面一层叫无色界,是离开了物质而只有精神在于定心状态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
  (2)集谛(痛苦之因)
  [无明是痛苦的根源]
  【无明】(无明即昧于事理。无明居十二因缘之首,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修行佛法,就是要彻底破除无明)
  【习气】(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烦恼】(能扰乱心性的因素。根本烦恼:贪、嗔、痴 三毒)
  【尘劳】(世俗事务的烦恼)
  【尘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俗语中谓与尘世的因缘。
  [差别生起执着]
  【差别】(事物的差异、不同。在佛学上,是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但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 无分别智)
  【执着/着】(我执、法执: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产生种种我见;固执外境实有,产生种种法 见)
  [执着的状态]
  【心猿意马】(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心猿意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修道的障碍)
  【痴心妄想】(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无明)
  【一厢情愿】(《百喻经》愚人到都城里游玩,偶见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执着的结果]
  【飞蛾投火】(喻自取毁灭)
  [执着导致了片面]
  【盲人摸象】(对事物只有片面、支离的了解)
  【镜花水月】(《景德传灯》:“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井/水中捞月】 摩诃僧祗律
  [爱欲的执着]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情欲炽盛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