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文学综论 >>

谈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2)

分享到:

  丰子恺是现代著名散文家、画家、文艺理论家。在其师弘一法师的影响下皈依佛法,为在家居士,是现代文学史上以文艺弘扬佛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所收《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佛教精神,为仁者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告缘缘堂在天之灵》祭告他与弘一法师以抓阄办法定名为“缘缘堂”的寓所在战火中烧毁,爱教爱国与憎恶侵略者的感情十分浓烈。文中追叙了自己被暴寇所逼不得不与缘缘暂时分手的过程,眷恋之意流溢其中。然后描述了缘缘堂设置情调的谐和、安适:中堂是弘一大师的一幅对联,文为华严经句“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一架风琴的上方又挂有弘一大师长对,文为“真观真净观,广大智慧观,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因此文中写道:“我给你赋形,非常注意你全体的调和”,“故你是灵肉完全调和的一件艺术品”。然后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春夏秋冬缘缘堂的景致,于是发出呼喊:“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归宿之处。我正想在你的怀里度我的晚年,我准备在你的正寝里寿终,谁知你的年龄还不满六岁,忽被暴敌所摧残,使我流离失所,从此不得与你再见!”末了,以宽大胸怀、深切的爱国情义、必胜的信念收束全篇:“我们为欲歼灭暴敌,以维护世界人类的和平幸福,我们不惜焦土。你做了焦土抗战的先锋,这真是何等光荣的事。最后的胜利快到了,你不久一定会复活!”在另一篇散文《佛无灵》中,丰子恺阐述了佛教戒律中戒杀护生的思想,并以不完全超脱于尘世之外地将他的戒杀护生的观点,运用于反抗侵略和维护和平。文中明示他心中的佛教不是那些与民间迷信混同在一起的佛教。相反,他对佛教中一些自私自利的人深恶痛绝,表示“不屑与他们为伍”,认为“这班人多数自私自利、丑态可掬,非但完全不解佛的广大慈悲精神,其我利自私之欲且比所谓不信佛的人深得多!他们的念佛吃素,全为求私人的幸福,好比商人拿本钱去求利。”又说:“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对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
          三、崇仰大师伟大的人格,抒发虔敬仰慕之情
  这类散文,当首推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散文写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文中老舍对宗月和尚满怀虔敬怀念之情,并感谢他以佛心引领自己向善。自幼家境贫困的老舍,颇得这位出家前曾是侠肝义胆的满清贵族的无私帮助与栽培,“他(出家前的宗月大师)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文中记叙了就是这样一个视财物如空无、热心帮助穷困人们、好善乐施的“刘大叔”,真诚地给予老舍和周围人们许许多多帮助,一个“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少爷”在日渐行善、修持、念诵佛经之后成了一座大寺的方丈,但又由于他的乐善好施,一心救苦救难,大庙容不了他,他便奔忙于无任何产业的小庙,个人精进修持,解人之迷觉,继续为人作善事,老舍不无崇敬地写道:“他是坐化的,火葬后,人们在他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到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私塾那样!”在老舍心中,佛便是像宗月大师这样德高心善、无私自持的人。
  叶圣陶先生以对佛教的亲近心理和对法师仰慕之情写下了真挚感人的《两法师》,两法师的外貌形态、神情、学问的渊博、精进的高深一一活现在文中,可叹叶老的大家手笔。散文从写叶老准备去会见弘一法师(李叔同)写起:“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接着插叙对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一些了解,追叙自己向丰子恺先生提出见一见法师的希求和在一星期以前亲睹了坐在人力车上一闪即过的弘一法师:“第三辆一霎经过时,我见坐着的果然是个和尚,清癯的脸,颌下有稀疏的长髯,我的感情有点激动,他来了!……”至此,叶老的崇敬心理和弘一法师的形象得到初步展现。然后再描述去功德林一路上对法师的惴度和得以会见法师的情景,弘一法师是“带笑的容颜,细小的眼眸子放出晶莹的光……”“……悠然数着手里的念珠”“凝思”;再写弘一法师回答来客话语的“简短”“殷勤”,“有如倾诉整个的心愿”;再写弘一法师的为不能研究一事,以勤殷真挚的神情说“惭愧”,叶老认为“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没有站在外面去的余裕,哪里能有研究呢?”暂写罢弘一法师,然后随弘一法师约见了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本世纪净土宗的著名代表,自行化他,因而弘一法师对之无比尊敬,文中写道:“他(弘一)从包袱里取出大袖僧衣来,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宇间异样的静穆”,然后对印光法师“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叶老倍受感染:“我心里肃然”。两位法师已俱在眼前,叶老对他们合写,说:“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好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两位法师在叶老的心中,弘一法师是那种“春原上一株小树,毫不愧怍地欣欣向荣,却没有凌驾旁的卉木而上之的气概”,印光法师是“一般信徒用意想来装塑成功的偶像”。
  台湾作家林清玄(1953—)作品有菩提系列散文十种,以文艺弘扬人间佛教精神,在台湾出版两年即重印四十余版,声名远播台湾及海外,是台湾写作佛理散文的代表人物,他的《悲欣交集》以六个短篇赞扬和评价了弘一法师的伟大高尚的人格,抒发敬拜仰慕之情,文字清丽,像一串串带露的鲜果以飨读者。
        四、发愿行脚,遍游名山,参访知识,开拓心胸
  在发愿行脚、身体力行、遍游名山以此作为散文写作题材的二十世纪佛教散文当首推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高鹤年在他的散文集《名山游访记》中,详细记述了他游历名山的整个过程和他的真实行历感受,把一路所见千奇百状的山景、庄严肃穆的古刹、与僧人的缘遇、交情和对佛理的不断参悟、心胸的不断开拓,全都一一详尽道来,最有名的篇目是《南岳游访记》、《普陀山游访记》《九华山游访记》,文中表现了一个不以忧患动其心,不以寒暑易其志、栉风沐雨、劳瘁不辞的行者形象——高鹤年本人。我们不得不为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