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戒律制度 >> 综论 >>

从戒律看原始僧团的管理体制

分享到: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从戒律看原始僧团的管理体制》。
  听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觉得学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没什么具体的关系。可是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发现这不仅是佛教界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我们的现实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要着重探讨原始僧团的管理体制呢?因为一种良好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保障民众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君主制和民主制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制度,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人治与法治两种不同的方式。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之所以战争连年不断,和政治体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奉行君主专制制度,即以天下为家,一朝称帝就可坐拥天下。正是这样一种集权式的封建专制,使得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权利虽然不是具体的物质,但在它的背后,是高踞于社会之上的荣耀,是迫使民众服从的力量,是集天下财宝于一身的富有,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帝王之位是世袭的,不容他人窥视和染指,这使得它的追逐者只有通过武力来夺取,从而导致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战争。今天是刘家的天下,明天又是李家的天下,翻开历史的教科书,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建立在血腥的残杀之上,建立在尸横遍野的灾难之上。
  相对于落后的封建专制,新兴的民主制度显然更符合民众的普遍需要。
  这几年我常去澳州,看后很有感触,在那样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里,百姓与百姓是平等的,百姓与总统是平等的,百姓与政府也是平等的。因此,人人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平等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政府计划对某沙滩进行改造工程,如果民众提出不同意见的话,政府就会予以考虑或采纳。在南澳某地,老式的公交车已沿用了一百多年,政府计划换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结果民众普遍反对,觉得古色古香的特点要保留,政府也就因此取消计划。又如某人开车超速被警方拍摄下来,但违章者不服气,觉得自己没有超速,于是聘请律师调查,发现警察所用的照相器材是试用期产品,而试用期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结果警方就输掉了官司。在澳州,民众随时可以监督政府,甚至监督总统。正因为如此,澳州的福利制度非常好,政府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向我们说明:良好的政治制度不仅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更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是百姓幸福安乐的必要保障。
  那么,佛教的制度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可以把佛教的僧团当做一个王国来看待,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立的由僧众组成的王国,是独立于世俗社会之外的特殊团体,他是怎样来建立并管理这样一个王国呢?僧团没有类似于国家机器的操作系统,一切管理都是以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为依止。
  今天的人一提到戒律,总觉得是过时的,这和我们对戒律的无知有关。事实上,佛教的戒律在中国一直没有非常认真地实行过,尤其是在唐代禅宗兴起之后,戒律被丛林清规取而代之。戒律是民主的、法治的;而清规比较偏向于人治。根据戒律所建立起来的佛教僧团没有具体的行政机构,基本属于无政府状态;而根据清规所建立的僧团,则有着非常完整的行政机构。可以这么说,汉传佛教所特有的清规制度,多多少少受到那个时代封建君主制度的影响。
  汉传佛教的僧团有两种类型:除了根据清规所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十方丛林之外,还有子孙寺庙。十方丛林属于公有制,还保留着相应的民主制度;而子孙寺庙则比较偏向私有制,因而在管理体制上更接近于封建君主制度,寺院所有权在师徒间代代相传,由师父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徒弟,属于变相的世袭制。不同的管理体制不仅对佛教僧团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僧人自身的修行解脱更有着直接的关系。
  目前,海外的许多道场都属于子孙寺庙,包括一些影响很大的寺院。我们知道,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僧众的修行解脱,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私有制的寺院有利有弊。优点是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在道场连续几十年当住持,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手下也容易招集一批弟子帮助其共同完成事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的事务性工作对个人的修行解脱会带来相应的障碍,行政管理模式一旦形成,参与者就会被循环不息的运作系统牵制,很难有时间退下来修行。
  而戒律所设定的管理体制,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却是以充分的民主为基础,非常契合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体制。我们今天来研究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戒律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可以此作为借鉴,为现今的僧团管理提供如理如法的参考。
  原始僧团又是如何运用戒律来进行管理的呢?下面,我准备从公有制、平等、民主、法制、自由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公有制
  根据戒律所制定的僧团,属于公有制。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在私有制的社会,企业大部分属于个人所有,而公有制社会,国有企业占了相当比重。资本主义社会即是典型的私有制,而社会主义社会则以公有制为主。就目前来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这主要和人类的天性有关,自私是人性的最大特点之一,其突出表现就在于私人占有--“私有制也因此而发展成社会的最高信条和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来看,私有制的确比较符合人性。
  但是,由人类私心而导致的欲望也是一切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几乎所有的贪婪、剥削、欺诈甚至残杀都源于此,战争就是其中最为极端的表现。因此,在经历了私有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灾难性局面之后,许多西方哲学家开始对它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相继提出一系列关于公有制社会的设想:如莫尔提出的“乌托邦”,培尼拉提出的“太阳城”,马克思提出的“共产社会”等等。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佛教中所说的净土有某种相似之处,当然,离净土的清净庄严还有很大的距离。
  虽然莫尔提出“乌托邦”迄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其后,也不断有先哲智士为实现这一蓝图而进行努力和尝试,但直到如今,共产主义社会还只能作为人类理想而存在,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具体的实施,在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解体的今天,这一理想显得尤其遥远而渺茫。可是在佛教的僧团里,这样一种公有制的管理体制不仅曾经存在,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在部分现代僧团,如中国的丛林中,多多少少也还保留着公有制的结构,尽管并不是十分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