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大乘显教经典 >>

《妙法莲华经玄义》管窥

分享到:
   内容提要: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宗作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智顗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其思想理论是天台宗立宗的基石。在智顗的著作中,《法华玄义》最完整地表达了大师的佛学理论体系。因此著作的庞大和复杂,至今涉足其整个本文的研究尚属寥寥。本文意在对大师的整个文本框架作一个大略的介绍,从而探讨其圆融哲学是如何通过《法华玄义》文本体现出来的。

     An Approach to Tiantai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Buddhism

   Abstract:
   In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iantai Buddhism, as the first established Chinese Buddhist School,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s marking a milestone transforming Indian Buddhism to Chinese Buddhism.  The actual founder of the Tiantai Buddhist School is Zhiyi (538-597).  His thoughts and theories laid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chool.  Among Zhiyi’s work, his masterpiec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Lotus Stra, contains most of his philosophical system concerning Buddhism, and thu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key text in understanding deeply his Buddhist philosophy.  Due to the fact that a survey of this text is lacking in current study,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give an outline of it,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how Zhiyi’s perfect and harmonizing philosophy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is text.


   一、前言

   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建立是和天台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天台宗的成就又是与其创始人智顗 (公元 538 - 598) 的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智顗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乃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故有“东土小释迦”之称。智顗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基于其对《妙法莲华经》的诠释,而最能够代表其佛学思想体系及其独特的佛学理论的是他的巨著《妙法莲华经玄义》(又称《法华玄义》)。在这一部作品中,智顗不但系统地揭示了《妙法莲华经》的宗旨,使之成为中国最为广泛阅读的佛经,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诠释的手段,建立起了其自身完整的佛学体系,由此而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此种修学的方法有如安藤俊雄所评价的那样:


   如有名的天台三大部,与其把它说为法华经的论释,勿宁说法华经是天台智者独创的思想的注释。可以说,《法华玄义》是以智者自己的理论糅合诸家学说,兼收并蓄、无所不包、融会贯通、发展创造的杰作,充分体现了大师圆融无碍的哲学特色。

   诚然,关于智顗的思想研究已非罕见,但由于《法华玄义》文本本身的庞大、结构的复杂,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深奥的义理名相,故这一著作从未以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欲研究《法华玄义》的学人往往在这一巨著面前望洋兴叹,不能真正一窥其堂奥。本文试图对《法华玄义》的内容结构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为读者契入这部繁复深奥的原著提供方便。换言之,智顗究竟是以怎样的组织结构来诠释《法华经》的,或者说,他是如何通过《法华经》的诠释来组织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呢? 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议题。


二、《法华玄义》的纲领

   智者大师以名、体、宗、用、教五章(或称五重玄义)来统领整个《法华玄义》,五章既是诠释《法华经》的体例,组织整个文本的架构,也是文本所要阐述的宗旨。第一章“名”揭示了经题的含义。第二章“体”是有关《法华经》所本的实相之体。第三章“宗”解释法华经之根本教义,乃以修行成佛之因和证道成佛之果为一经宗要。第四章“用”所揭显的是《法华经》教化众生之力用。第五章“教相”分别评判佛陀诸说教,这使得不同的佛说都在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中各自占有相应的位置。

   作为诠释经典的体例、文本组织的架构以及开展论述的宗旨,五章(五重玄义)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换言之,五章是智顗对所有佛经所含之精髓的概括性总结。既然五重玄义乃蕴含于诸经中,故所有的佛经都可用这五重玄义来作诠释,并可从这五个方面来加以把握。美国学者Donald Lopez认为诠释学“广义的来说,可以看作是为了探求文本之义而建立的规则。” 而笔者以为,五章不仅是智顗诠释佛经的方法体例,也是大师用以组织其学说的方式,同时亦是文本得以有序开展的手段。是故,在五章框架下的对于《法华经》的诠释便是大师自身思想体系的显现。智顗分别将五章放在“通”和“别”两个范畴之下来讨论,使这两大部分成为《法华玄义》的文本架构。 “通释”是为了检视《法华经》与其余诸经的共通之处。因此,五章得以通申诸经。“别释”是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五章特别用于诠释《法华经》的宗旨。让我们先看一看“通释”部分。

     三、《法华玄义》的第一大部分――通释

   在“通释五章”这一部分里, 智者大师共从七个不同的方面(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来讨论五章,使五章成为诠释《法华经》以及其它所有佛经的规范性的体例。第一,“标章”是给五章的每一章下定义,说明建立五章的原委。第二,“引证”是援引经典为根据,证明五章非其创造,经中早有明示,乃是诠释佛经的合法体例。第三,“生起”是通过解释五章之生成次第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其所以如此排列的因由。“名”能揭示法的存在,故为首。法之所本即“体”,故体次之。体依宗而显,惟有修因证果之实践方能契入实相之体,故“宗”又次之。因有会体之修行而得以起“断疑生信”(断除疑惑而信一实相之妙理。)的三种二智权实之力用, 故“宗”后便生起“用”。最后的“教相”则是由于用的利益之多而须加以区别。第四,“开合”是讨论五章所表达的丰富的佛教概念,由五章所涵盖的范围之广来说明五章可作为佛教之纲领。共有三种开合。第一种开合是将五对概念分别放在五章下面来讨论,即事理、教行、因果、自行化他权实二智以及圣说圣默。第二种开合是用五章来说明三种三法,即三轨、三道和三德。 最后之开合则以人身的不同作用来譬喻五章。第五,“料简”是解释用五章共申诸经的重要性。若以五重玄义来诠释众经,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众经的共性,而且还不会失去每一部经所具的个性。第六,“观心”是介绍观心法门,意在将上述论五章的五个方面都包括到观心里去,并展示观心乃契入实相真理的最易行的实践方法。第七,“会异”是智顗为他的五章之诠释新体例与传统的四悉檀(佛说法的四种范畴或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会通所作的努力。智顗认为,五章与称机说法之四悉檀相应。“释名”对应“世界悉檀,”“辨体”对应“第一义悉檀,”“论宗”对应“为人悉檀,”“明用”是“对治悉檀,”“教相”是分别悉檀。智顗广用四悉檀之义,从而有效地消释了诸经中的矛盾之处,谓尽管真理只是一实相,但表达这一实相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佛说教的不同方式以四悉檀概括之,四悉檀可起观,起教,起十二部经。五章既然能与传统的四悉檀一一对应,那么,五章作为诠释所有佛经的方法体例之合法性也就勿庸置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