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理论 >>

覺音清淨道論的簡介

分享到:

覺音論師所造的《清淨道論》,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是一部最偉大極重要的作品,正如《俱舍論》在北傳有部中的地位一樣。在這部論中,似乎可以發現原始佛教的一切基本東西。在全書中,覺音引用了整個南傳三藏的要點,並且參考了錫蘭許多古代的義疏和史書。所以“大史”稱這部論“是三藏和注疏的精要”;德國的唯里曼?蓋格教授也說它“是一部佛教的百科全書”。南傳各國的佛教徒對這部論非常重視,佛教的學者都要研究它。我們如讀了這部論,也可以了解整個南傳佛教的主要教理。本論作者覺音論師,是南傳佛教的一位傑出的學者,有了他和他的這部著作,對南傳佛教的弘揚起了極大的作用。

一、本論的作者覺音論師

覺音,在上座部佛教、巴利文係佛教中,有許多珍貴的作品,他是第一流的著述家,實在是上座部佛教最值得稱道的大師。如果沒有他,則上座部的佛教能否有今日的盛況不得而知了。因為在覺音時代,印度大部分的佛教學者都已採用梵文,巴利文和上座部的佛教業已衰落,只有錫蘭及菩提伽耶的比丘依然忠於巴利文。由於覺音的努力,巴利文這一係的佛典古語學才又活動起來。

對於覺音的傳記,多數近於傳奇,唯有“大史”可以供給我們一些比較具體而可靠的材料。他出生於北印度菩提場附近的婆羅門族,通吠陀學,曉工巧明,精於辯論,常常去找能辯者來辯論。有一天,來到菩提場一座錫蘭人所造的寺院,並在那裏演說墮水的作品。寺內的大長老離婆多聽了後,嘆賞他的聰明,有意教化他。便唆示地說道:“誰在那裏像驢鳴一般!”覺音說:“你都能了解這驢鳴之意嗎!”離婆多說:“我能了解”,並且指出他論題的矛盾。於是,覺音便請求離婆多談談自己所修學的教義,離婆多對他提示了阿毗達摩的內容,覺音聽了不懂,並問這是誰家的教義,要求進一步地教導。離婆多告訴他說,這是佛教,如果他肯出家就可教他。為了求法,覺音便出了家,從離婆多學習三藏。他受了比丘戒後,開始著作,先寫一部《發智》,又想為《法聚論》等注釋。離婆多告訴他說:“在印度只有根本聖典而沒有注疏流傳,可是有許多用僧伽羅文寫成的注疏流傳於錫蘭,希望你到那裏去學習,將來把它譯成摩竭陀文(即巴利文),實在造福人群不淺”。

在摩訶男王(409~431)的時代,覺音來到錫蘭的首都阿?羅陀補羅,住在摩訶毗訶羅,從僧伽波羅長老學習僧伽羅文的注疏和上座部的三藏教理。通過了努力學習,掌握了僧伽羅文的佛學精義,他便請求大寺的僧眾,給予以一切參考的書籍,便利他對一切經論的注釋工作。大寺僧眾為了考試他的學力,從經中選了二頌,叫他先去試行解釋。他便寫了一部定名為《清淨道論》的作品,獻給大寺長老,僧眾們讀了這部著作,都認為非常滿意,才給他一切經論注疏。覺音住在乾他伽羅寺時,便把一切僧伽羅文的注疏都譯成了摩竭陀文;之後,他回印度朝禮了聖菩提樹。 這位最傑出的巴利注釋家畢竟死在什麼地方,無從稽考。我們知道在柬埔寨有一座古寺叫做覺音寺,相傳是覺音圓寂的地方。

關於覺音的著作如下:

1. 《清淨道論》

2. 《普悅》──律藏注(相當於我國舊譯《善見律毗婆沙》)

3. 《析疑》──波羅提木叉注

4. 《吉祥悅意》──長部阿含經注

5. 《破除疑障》──中部阿含經注

6. 《顯揚心義》──雜部阿含經注

7. 《滿足希求》──增一部阿含經注

8. 《勝義光明》──小部第一(小誦)、第五(經集)注

9. 《殊勝義》──法聚論注

10. 《迷惑冰消》──分別論注

11. 《五論釋義》──其餘五部論注

12. 《本生注》

13. 《法句譬喻注》

二、造《清淨道論》的因緣、目的與部派的依據

覺音造《清淨道論》的因緣,前面已經提到,原是為了應付大寺僧眾的考驗而只是顯示出他的才能與學識;其實在覺音本人的願望,是要供獻他平生的所學,為發揚佛教文化,為造福人群,而做了這第一步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