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历史 >>

西藏佛教简史

分享到:
黄教传世人-宗喀巴大师
  顶礼上师本尊空行母,加持我等破除无明口;
  教授听闻皆无魔障碍,导意能入信心大藏海。
  佛法不可思议,非一般宗教观点或哲学思维所能彻见;为利益具缘具信之弟子,撰此藏史,以为趋入正道之根基。
  佛陀是全知者,曾为众生三转法轮。初转法轮,于鹿野苑度五比丘,为不信轮回者说四圣谛─苦、集、灭、道。二转法车仑在灵鹫山,说空性,破小乘一切我见。最后于广岩城,四处行化说空与有之辩证。佛陀涅盘后,长老迦叶尊者,慈愍众生,唯恐法灯将灭;为使佛法久住人间,因而集结诸大阿罗汉,依戒定慧三学的说教集成三藏十二部经律论。〔何谓十二部:一、修多罗(契经),二、祗耶(颂),三、伽陀(讽诵),四、尼陀那(因缘),五、伊帝目多(本事),六、□多伽(本生),七、阿浮达磨(新译阿□达磨,未曾有),八、阿波陀那(譬谕),九、优婆提舍(议论),十、优陀那(自说),十一、□婆略(方广),十二、合伽罗(授记)。另有佛教十二支,是指佛教十二事,分别收录于大藏经中:一、经,二、圣歌,三、授记,四、偈语,五、僧团清规,六、传记,七持论,八历史,九、故事,十、奇迹,十一、论疏,十二、印证。
  其中密续是属于「内形而上学」,而阿□达磨则称之为「外形而上学」。密续又称为金刚乘,是以小乘的戒律和大乘的菩提心为基础,在具足高度空性智慧的认知中,以真言转化的力量为方便解脱道,直证本觉之果乘。
  佛法伟大浩瀚如海。佛陀法教自印度向外弘传计有三次。第一次是在佛灭后四百年的阿育王时代。相传阿育王本来十分凶残,以战争为乐,前后征服了巴基斯坦、锡兰等无数小国。一日巧遇一位威德出众的僧人,令阿育王十分折服。僧人劝谏阿育王说:「君王啊!镇恨难灭欲之火,穷兵黩武不可能满足并吞天下的野心。唯有慈悲才能降服镇恨,获得内心的安宁。」于是向阿育王开示四圣谛。阿育王受教后,正式皈依成为佛教徒。尔后王子与公主相继出家为僧尼,并且将佛法带到斯里兰卡,佛法因而首次向外传扬,此时约在纪元前二百年。有关斯里兰卡佛教部份,相传玄奘大师亦曾为此造论。印度佛法初期五百年以巴利文传教,属于小乘弘扬期。
  到了第三世纪西元二百年左右,中国比丘法显大师首度入天竺求戒。由于正值印度大乘佛教之兴盛期,所以随著法显传回中国的是,经历五百年的演进与地域性扩张后的大乘佛教,这与释尊的原始佛教有著甚大差异。法显大师取经携回了世亲菩萨所著的唯识二十论与三十论颂。世亲的传承有四家:一、安慧,传毗昙之学。二,陈那,传唯识因明之学。三、德光,传律学。四、解脱军,传般若之学。除了世亲学说之外,另有提婆与寂天菩萨亦自成一系。法显入竺时,正是唯识学说风行时代,所以后来中国佛教便以唯识为观点,发扬出禅宗之特色。禅门所宗的金刚经亦在西元伍佰年译成中文。中国佛教后来传入日本韩国以及西藏。这是印度佛法第二次外传。
  在第九世纪时,佛法传入西藏,当时印度佛教正在弘扬密续,在以到天竺学习的西藏青年,所学到的全部都是密续。因此西藏才有超越过四万册的藏版密续。这是印度佛法第三次外传。
  西藏在佛法当未传入前,流行一种「苯教」有人称黑教:专以咒语役使神灵祈祷禳福降祸,与巫术无异,并非佛教。但人民信仰已久,不易改变,所以在佛法初传不被接受。然今藏地苯教近似绝迹,仅有西康噶鲁这个地方,尚有保存。但也已深受佛教影响,所以,目前「苯教」在西藏可说是改良的混合式民间信仰了。
  第二十九代藏王拉多多利年杰时,大约是西元四百年。相传有一天王宫屋顶巨响,国王派人察看,发现一尊水晶观音像,以及两部经典(诸佛名称经、宝箧经)。当时西藏无文字,梵经无人能识,以为神圣不敢亵渎,黄绸包裹仅为供奉。到了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波,西元六佰伍拾年,大约在唐贞观十五年时与唐宗室女文成公主联姻。先前已娶尼泊尔王女白利斯布公主。两位王妃笃信佛教。文成公主到西藏时,携带不少佛像和经典。藏王深受感动,广造庙宇,力弘佛教。藏王松赞干波派宰相突密桑波等十九人,假道尼泊尔远赴印度那澜陀。一路上死了十七人,到达印度后,仅剩一人与突密桑波进入那澜陀佛学院学习梵文。数年后返藏,以梵文十六母音、三十二子音,创造了藏文四母音、三十子音,同时造了不同于梵文的字体。当所依的梵文,自阿育王时代开始已经十六次改革。而关于佛教事迹,阿育王以降始有碑文传述。之前没有,佛陀时代也没有。佛灭后的集结记载,相传写于贝叶上,保存不易。直至阿育王时代,王令子民勒碑记述,佛陀行化各圣地事迹,方有今日佛教遗迹可资考证。由此亦可看出,上师与功德主对护持佛法的重要。祖师密勒日巴说:「供养我者,功德与我等同。」所以净信功德主的重要与伟大,跟上师是无异的,两者相辅相成。因为只有在功德主的发愿用心之下,给予各种资源协助,佛法始能广传弘扬。印证历代史实,佛法的兴盛大多来自国王功德主的护持。所以,我们今天尚能礼拜佛陀圣地,应感谢阿育王。典藏于印度博物馆的某些石雕佛像古物,即是阿育王时代所雕造,这些珍贵佛像足以代表阿育王不灭的功德。
  那么,世间塑造佛陀像与佛最为神似是何像?众说纷纭,其中一则较为可靠的是──佛灭度后百年间,世人逐渐淡忘佛陀尊容。尔时,一位百余岁老妪,年幼时曾面谒佛陀,在世上仅剩其一人能忆佛颜。老人家发愿为令世人皆能见佛威仪,故教其子雕塑佛像,并在菩提迦耶金刚舍利塔中进行,预计两个月完成。彼时塔门紧闭。相传有天人入塔相助。老人家自知其寿仅剩七日,希望能亲眼见到佛像完成,于是打开塔门,结果惊走天神,幸好佛像业已完成。老人家见了佛像之后说,像极了,除了眉心白毫与光环无法雕造之外,其他一切均与佛无异。之后老人家旋即往生三十三天。相传这就是现今菩提迦耶金刚舍利塔内的释尊圣像,也就是世间第一尊佛像。
  佛典中记载,佛住世时无任何像,亦无造像传统。佛陀说法无量,经典大都在舍卫国讲授,佛住此二十五年之久,金刚经就在此处说。同时,佛在舍卫城结夏安居二十五次。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止三个月。有时候,佛陀会远行。经常有子从远方前来晋见世尊,求加持,不能满愿。因此阿难禀佛此事,并请示如何处理?佛示谕阿难,可在院前种颗菩提树以为世尊代表。从此之后,凡是来访者,见不到佛,就会至菩提树前顶礼,代表向佛恭敬。这是佛住世时的代表象徵。佛灭后四百年,始由阿育王大举造塔、造像、勒碑。
  藏文翻译的佛典超过一百卷《甘珠尔》。内容涵摄三藏教法论藏丹珠尔,在小乘中有大□婆论及其他。大乘论著有许多,如庄严六论师所著诸论述。庄严六论师系指印度六位佛教学者:龙树、圣天、阿僧伽无著、婆修盘头世亲、域龙陈那及达磨吉谛。金刚乘教方面,则有无数与密续有关的论、仪轨及教导。
  松赞干波的宰相突密桑波,创造了藏文及八部文法,后者仅存一部。突密桑波返藏时结识了三位印度学者,一同返回西藏。一位名咕嘛(童子之意),另一位名桑杰香噶(大力士之意),以及一位尼泊尔的「阿□梨」(金刚上师)。突密桑波携回了大量的经典、密续。这些密续主要是以观音为本尊,有二十一册,突密将他译成藏文,藏王学习后,传教于子民。同时也撰写了一部《□玛尼全集》,里面包含观音仪轨与藏史。这时佛教在西藏明显兴盛。但从三十三世藏王到三十五世期间,于佛法弘扬并无大作为。
  到了三十七世藏王赤松德贞时代,朝臣信佛谤佛的冲突争辩很厉害,而藏王力排众议,先后派宰相等人前去印度聘阿难陀入藏,寂护堪布入藏。寂护当年在印度顶有名气。他本是孟加拉国的王子,在那澜陀佛学院受具足戒,是一名中观论师,著有《中观庄严论》。寂护大师在西藏首度七人为僧,教导律藏及中观,僧伽制度随即创立。这时西藏佛法受到旧有苯教阻碍,弘化不易。于是寂护请求藏王,迎请乌仗那国的莲华生大士前来降服地祗神灵。莲师遂与二十五位弟子一同入藏,摧伏外道恶魔,使其成为护法。尔后为桑耶寺洒净,顺利建寺。当莲师入藏前,国王宣布寂护回印,事实上寂护仍在西藏;当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完成时,寂护堪布即在寺中为全藏根器最利的七个人剃度,成就第一批僧宝。寂护花了七天时间教导僧人三皈依文,却无法学会。因此,建议藏王,若想弘扬佛法,必须派遣贤者至印度学法,再译成藏文,如此佛法才能广传。藏王顺应所求,派员七名赴印求法。西藏佛法,自此奠定基础。弘扬佛法的三大功臣:赤松德贞、莲师及寂护,遂被尊称为三主尊;法王赤松德贞、多杰洛本是莲师、堪布寂护。
  早期西藏的译师及学者对藏传佛教贡献甚多,已被译成藏文的经论达两百卷以上。西藏译师将早期翻译与后期翻译区分为新旧密续。在宁青桑波以前所译称为旧续,其后称为新续。而印度本来没有新旧密续之分。洛札哇宁青桑波的年代约当九、十世纪间,为西藏朗达玛毁佛后,首次引进佛法者。他在印度学佛十七年,同期有钦智等二十一位同学,后来仅剩他们两人。钦智原本十分骄傲,某次译经时对一名相「拉大」不解其意,后来寻到早期□卢遮那所译范本,「拉大」即是「不执著、慈悲忍辱」之意,而警觉前人智慧之伟大,傲慢心顿消。并且赞扬□卢遮那是「太阳」,宁青桑波是「星星」,而谦称自已是像「营火」一样微不足道。
  在早期所译包含「□奈耶律」、「修多罗经」、「阿□达磨论」、以及下三部密续:「怛特罗事密」、「行密」、「瑜伽密」。而如「三跋罗」、「喜金刚」、「时轮金刚」、「大威德」及其他无上瑜伽之类的密续,则是属于后期所译的「新续」。但旧续翻译中也有无上瑜伽续经典。为此有学者争议其正确性。蒋扬确吉罗佐认为,新旧续所译皆无错误,因为佛教徒必须以最大敬意接受佛陀深广教诲,及祖师诠释所启示的任何意义。
  赤松德贞对藏传佛教具有深远的贡献与影响。到了第四十一代藏王杰鲁巴加时代(纪元九百年左右),佛教在西藏蓬勃发展。藏王杰鲁巴加对僧恭敬有加,蓄发供养,结发长辫左右系以红白布,红布代表迎接僧宝,白布代表迎接瑜伽士。同时钦定百姓七石供养一位僧人的制度。然而只知供僧,却忽略人民重税之困,致使百姓将民生日窘之疾苦,移恨于佛法,埋下日后毁佛之恶因。
  第四十二代藏王朗达玛即位后,大肆灭佛,禁译佛典、拆毁寺院、破坏佛像、经典杀害僧侣,西藏佛教遂进入黑暗时期。而朗达玛的毁佛有一因缘。话说在尼泊尔布达造塔的三兄弟,在佛塔完成时作回向,依三人不同愿力,后来分别转世为赤松德贞、莲师、寂护。然而他们不小心忘了为辛苦工作的牛作回向,牛起镇恨,发愿在他们三人弘法时予以阻挠破坏。是故,朗达玛头顶凸起酷似牛角,「朗」就是牛的意思,「达玛」是流传,也就是说牛的转世。
  到了十一世纪时,第五十代藏王拉拉玛嘿西额,护佛心切,先遣侄子菩提光携带黄金到印度礼请阿底峡尊者。当时那澜陀佛学院已经没落了。阿底峡尊者在恒河畔戒香寺教授佛法。菩提光曾是玄奘大师的弟子,当见到阿底峡时,力邀尊者入藏,然因尊者当时繁忙无暇,故而婉拒。菩提光返藏禀明,藏王失望之余,并未放弃,再度指派大臣携带黄金前往礼请。途经回教地方遭人劫夺,大臣亦被监禁病死。藏王闻讯后,再派宰相与菩提光二人前去印度。二人面见阿底峡时,陈述三度求法之经过曲折并献上黄金供养。阿底峡尊者听了很是后悔,直说:「我本第一次邀请就该前往才是!」
  阿底峡在印度到西藏的途中,遇见了玛尔巴,这是玛尔巴第三次到印度去。阿底峡告诉玛尔巴,「你的上师帝洛巴已经圆寂了,不必再到印度去,随我翻译如何?」但玛尔巴认为已经承诺自已的上师会再到印度去,故婉拒了阿底峡。
  当阿底峡尊者抵达西藏时,遇见宁青桑波,那他已玖拾有余之高龄,尊者也已经陆拾多岁了。二人对谈后,尊者称赞宁青桑波说,「西藏有你这样的善知识,其实没有必要请我来。」然而,当尊者问及宁青桑波修持的时候,发现他上午修事密,下午修作密,傍晚修瑜伽密,晚上修无上瑜伽密。他所造的寺院亦如是,一楼事密,……,四楼无上瑜伽密。于是阿底峡说,「还是需要我来!」事实上,修持四部瑜伽不应作如此之分别,一切时皆可修。阿底峡并为西藏造了《菩提道次第论》本论共七十偈,阐明声闻乘、缘觉乘、大乘及金刚乘之要义。后来冈波巴的《解脱宝缦论》及宗喀巴的《大道论》,皆是以此为基础,再次延伸增广的论著。
  西藏佛教经由阿底峡在十一世纪左右的整顿后,形成了新密续派,被称为「觉沃噶丹巴」,「觉沃噶丹巴」的意思是依命令团结。它是第一个改革后的教派,以极严峻朴素为特色。格鲁巴自其法裔,并称为「噶丹萨巴」,即噶丹巴之意。另有嘉瓦雍敦巴为阿底峡尊者的首席弟子,于一○五六年创建拉仁寺,以严峻教法闻名西藏。雍敦巴三名出色弟子为:布托巴仁成萨、平噶巴祖林巴、布群巴宗努仁成萨嘉姆善,并称三兄弟。此外尚有其他无数之佛法拥护者。因缘际会下,一时教派蓬勃,宁玛、噶丹巴、萨迦巴、噶居巴……纷纷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