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诸佛信仰 >> 释迦牟尼 >>

佛陀的一生(3)

分享到:

  二、雨安居的时与处
  安居,是佛弟子在雨季中,集合栖止于一处,净心修道的生活行事。为何施行安居,有其缘由。依《四分律》卷三十七<安居犍度>中记载,六群比丘不分春夏秋冬,于一切时都到世间去游行。一次适逢夏日,雨水骤涨,所携衣钵坐具等皆悉漂失,在慌乱中,众比丘不免践踏草木,伤害到虫蚁,因而受居士们的讥嫌。于是佛陀运用种种方便开导他们,制定在雨季三月之间,应当结夏安居。这是佛教雨安居的开始。
  依据《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的记载,释尊成道后,在四十五年说法当中,于各地雨安居的时间与地点如次:
  第一年:鹿野苑;第二、三、四年:灵鹫山;第五年:毘舍离;第六年:摩拘罗山;第七年:三十三天;第八、十一、十三年:鬼神界(位于婆只国);第九年:拘苫毘国;第十年:枝提山;第十二年:摩竭陀国闲居处;第十四年: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第十五、十六年:迦毘罗卫国;第十七、十八、二十年:罗阅城;第十九、二十一年:拓梨山。
  其后则未记载详细年代,仅说在鬼神界四回、舍卫城十九回,至于最后一年的雨安居,则是在跋耆境界的毘将村。

  从圆满到示现涅槃
  一、最后遗教与涅槃
  佛陀一生的教化,有因缘的都已度尽,无缘的也已种下得度的因缘。涅槃之前,佛陀接受了金银匠淳陀最后真诚的供养。佛陀知道八十岁的应身世寿将尽,因此,选择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作为入灭的场所。
  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在两株娑罗树的中间铺敷尼师坛为床。佛陀头向北,面朝西,右胁而卧,安详闭目,准备证入涅槃。随众们不知佛陀灭后如何使正法久住,于是公推阿难向佛陀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住世时,依佛安住;佛入灭后,依何安住?
  第三、佛住世时,恶人有佛调伏;佛入灭后,恶人将如何调伏?
  第四、佛住世时,亲口言教,佛弟子易生信解;佛入灭后,若有经典结集又将如何令人起信?
  佛陀回答:“你们当认识法性,我入涅槃后,你们若依法而行,则佛陀常住世间。”又指示说:“我入涅槃后,大家应当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安住;调伏恶人,应默摈之;为使经典结集令人起信,在一切经典之首加上‘如是我闻’,以示共同约守。”
  佛陀即将入灭之时,又对比丘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嘱咐弟子们精进莫放逸。在《游行经》中记载佛陀最后的教诲:“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
  此外,在《佛遗教经》中亦有如此的嘱咐:“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二、八王分舍利
  佛陀涅槃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毘。佛陀荼毘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所得,诸王不服,纷纷举兵争夺。参加争夺的有王舍城的阿闍世王、毘舍离城的离车族、迦毘罗卫城的释迦族、遮罗颇的跋利族、罗摩伽的拘利族、毘留提的大梵王及波婆的末罗族。后经调解,由香姓婆罗门劝息诸王战争,并以金杯来量,将舍利分成八份,八国各请回一份,建塔供养。
  八个舍利塔的位置,据《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为:
  佛生处:迦毘罗卫城蓝毘尼园
  成道处:摩竭陀国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
  初转法车仑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野苑
  现大神通处:舍卫城只园精舍
  从忉利天下降处:桑伽尸国曲女城
  化度分别声闻处:王舍城
  思念寿量处:毘舍离城
  入涅槃处:拘尸那城娑罗林双树间
  佛陀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成佛也在人间。他的一生,代表人间精进的修行典范,留给后人的是一条可遵循的解脱道路。他打破了当时印度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提倡四姓平等,深深影响古印度的社会、历史、哲学、文化与宗教的发展。所以,佛教的创立,在东方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