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道比较 >>

心经的智慧与庄子和禅宗的接轨——李诗锦

分享到:

   梵净山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佛学的思想是佛祖释迦牟尼心中的净土。净土在这里不是物指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六祖檀经>所谓之"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的直观理念。净土在佛祖的心中是“自性清净”的“涅般妙心”。甚麽是涅般?涅般是清净的心境。禅宗南怀瑾大师说:“涅般是个境界,就是<涅般经>提出来的常乐我净的境界”。这是禅宗上乘佛学的般若智慧,有识者归于上乘的梵天境界。

   佛学是西土与印度古文化之<奥义书>和<吠陀经>的思想。西土印度佛祖释迦牟尼所传的佛学,在东汉时代传入中土。东汉恒帝时安世高译<安般守意经>。在魏晋(3`4世纪)南北朝(5`6世纪)的玄学时代(公元220-586年),东晋末佛陀跋陀罗来中土传达摩多罗禅,和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南北朝时北凉昙无谶在敦煌译之为<大般涅般经>。前秦道安译<般若>和<安般>诸经。后秦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年)译龙树所著的<大智度论>和<中论>,  <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从而使中国佛学能够审视印度龙树`提婆一系所创大乘(Mahayana)般若空宗之万法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中观学派。<中论>提出不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八不缘起的存在概念与范畴。南朝刘宋时慧观和谢灵运把北凉<大般涅般经>删为南朝<大般涅般经>,同时注释<般若金刚经>。<大般涅般经>提倡“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晋宋之际高僧竺道生受业于鸠摩罗什,探研<大乘起信论>之中观学。通过对<大般泥洹经>的禅修,顿悟释迦如来佛之“正法眼藏”的本心,提出“一阐提”和人人都能成佛的大乘禅佛的中土佛学。

   禅宗达摩祖师二传西土佛学以<楞伽经>开展禅宗大乘佛学的南北两宗。时值粱武帝时代。真谛译了<大乘起信论>,昭明太子编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达摩禅宗在五祖弘忍时,  以<金刚经>传佛法于六祖惠能。于此开了禅宗南宗一系。弘忍其他十弟子在北朝仍以<楞伽经>传法而成北宗。天台宗有别于达摩禅宗是中国本土最早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宗龙树的<起信论>  在北朝魏齐之际,经由慧文和慧思法师(公元515-577年)的启蒙,传<大品般若经>和<法华经>,到了智凯法师传<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经>,终开创了天台禅宗之禅`定`慧三昧三菩提的大乘佛学。到了大唐唐玄奘西方取经翻译了佛学多卷经典。有如<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和<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到了唐三藏玄奘法师(公元600-664年)师传法相唯识学时,已是佛学三传于中土了。

   菩提达摩心传二祖神光的公案曾预言:“吾灭两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渐修与顿悟的微妙法门之在于禅宗,渐修是静定之修禅的禅定过程。顿悟是禅静之修禅的涅般境界的过程。涅般的真正意涵不是涅般圆寂的真身,而是般若智慧之愿力身,业力身和报力身之极高境界的层次。果报的最高境界是大智慧的佛性。

   惠能(公元638-713年)和神秀(公元606-706年)是弘忍的佛家弟子。神秀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偈语被弘忍认为逊于惠能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而沦为达摩禅宗别支的北宗一系。从菩提和树之参禅的体悟,这是真如之实相和法相在实践上的分别。“万法是一心,一心是万法”(注:<郝志祥著<佛学与中国文化>),惠能法师以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自性中。自性心量广大,廓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遍知一切。一切是一,一是一切。去来自如,心体无滞。(注:杨曾文校<六祖檀经.敦煌新本>)自性即是般若智慧,它是类之类的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有系统的知识。菩提本无物,净心自无染。惠能一代宗师以<坛经>发扬东山门,道信`弘忍一系心传如来藏的真如法身而开南宗之大乘的禅修梵度而确立了禅宗一乘心印的正宗。

   摩崖石刻心经的缘起—我心法在佛,佛心悟在我

   我对佛学是个门外汉.这从我所拟的论题:  <心经的智慧与庄子和禅宗的接轨>  便可知其大概.然而  <般若心经>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巨匠陈瑞献>这本书。它记载了一切智园内的摩崖石刻<心经>。新加坡多元艺术家陈瑞献,  在2001年9月在山东青岛的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摩崖石刻的  <心经崖>上,刻写了唐三藏法师玄奘所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他共刻了294个字。每字占4平方米.  <心经>总刻的面积约2000平方米。宏伟的艺术创作引起我对<心经>的向往。这是精神震荡,净心染心的精神焕发一新的过程,亦是我个人顶峰经验的过程。

   唐三藏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心经>共260个字。我在自性清净的梵境观阅<心经>,理得<般若心经>是阐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经传。<心经>  统览了佛学经典的般若智慧。佛学倡导明心见性的佛性(佛识`法性`涅般`般若)和一乘佛的般若三法印和般若六法。佛性般若是生命有始万有以来的本体。如来的法身就是一切众生共同的生命本来,  共有的生命本体的种神(种子法身)。这是般若的真谛;<金刚经>中所谓的实相般若的无四相。以现代科学的法眼来看,真如的法相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本体。<大乘起信论>中的“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般寂静”的三法印是<楞伽经>如来藏中的真际法性和法身在涅般离自性,所谓之不生不灭之本来寂静的自性涅般。它即是禅宗佛学之公案“拈花微笑”之佛祖真传的涅般妙心。

   我心法在佛,佛心悟在我是我自性清净心的偈语。这偈语涵概惠能宗师的“即心即佛,生佛不二”;神会禅师之“众生心即是佛心,佛心即是众心”的佛性般若。“直指心源,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经智慧,佛性般若让我对<心经>有了一翻新的体会和了悟,从而在我心中有一个诠释大梵与大我的<心经>的新的心印传本。佛者心清净,法者心光明。一心三观,观其法身,持其法性,护其法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知,正见和正觉之有见识者归于上乘的梵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