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美学 >>

大慧宗杲“妙悟”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3)

分享到:

   宗杲反对曹洞宏智正觉“默照禅”及其他种种邪禅,力倡“妙悟”说,以为妙悟乃为参禅学道的极叫极,而严羽反对江西诗派以及江湖、四灵等,亦倡“妙悟”。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在退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20〕
   严羽强调诗道在于妙悟,妙悟的获得不在言句,因为妙悟在于心解,而不在于言句,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严羽的“妙悟”说,正是对于艺术所独具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规律的深刻洞见与正确把握。因为无论是宇宙人生奥义,还是文学艺术真谛,它的获得,依靠的不是理论的论证,逻辑的推理和学识的堆积,依靠的只是个体生命那活泼泼的妙心,在瞬间的妙悟和洞见。
   严羽的“妙悟”说,大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审美欣赏角度而言,审美主体所欣赏的审美对象,真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都具有某种精奥微妙,不可言传的本质性存在物,大致相当于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所称的“文学作品的形而上质”〔22〕它存在于意外、言外、相外,因而不是可以直接从文字意相中认知的,对于它的体验与把握,只能通过“妙悟”,通过审美直观的形式来实现。而另一方面,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论,创作主体也只有通过“妙悟”,体验,把握到艺术品的这种审美特质,才能正确认识艺术的审美规律,从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尊从艺术创作的审美规律,创作出符合艺术的审美特质的优秀作品、所谓“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23〕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反复讲到的所谓“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空中之音”等等,所标举的也正是这种深蕴于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却又是存在于意外、言外、相外,不可以以音、声、色求的形而上质。英加登独到地认为,再现的客体所指涉的是一种形而上质,这种形而上质在文学中获得一种实体性,而且对它无法进行纯粹理性的证明,我们只能领悟它们。”〔24〕此与严羽的理论颇为相通相契。
   郭绍虞先生在他著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认为严羽妙悟的提出在于认识到艺术的形象思维特证,〔25〕此后有关文章著述陈陈相因,实在是对“妙悟”说美学内涵的一个极大误解。对于严羽来说,一方面优秀的诗歌艺术所特有的审美特质——存在于语言之中并体现于语言之外的形上质是必须通过妙悟的方式,即类似于禅宗的般若观照或胡寒尔所说的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才能够洞见和把握的。另一方面,文学艺术家也只有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从而真切而深刻地认识、体味到真正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特质,并以诗歌语言来成功地表达与体现出来的时候,才能够获得艺术创作上的成功。缺少这种妙悟的审美能力,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艺术作品的特质并成功加以表现。而这种形而上质的体认与表达均与主体的学力——知识、理性、逻辑思考能力并无必然的联系。故而严羽认为“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在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其原因也在于此。在这里可以清楚看到严羽“妙悟”说与宗杲“妙悟”说内涵在理论上的相承关系,而且严羽将“学力”与“妙悟”相对,也是与宗杲思想一脉相承。大慧宗杲曾指出士大夫学禅的一大障碍便是知见太多,他说:
   “士大夫学此道,……不患无知见,患知见太多耳。故常行识前一步,昧却脚根下快活自在底消息。”(卷二九)
   “士人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而反以记持古人言语,蕴在胸中作事业,资谈柄,殊不知圣人设表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卷十九)
   在审美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就审美,欣赏而言还是就审美创作而言,理性活动、逻辑思维、知见往往形成“理障”,妨碍了审美活动的正常进行,抑制了审美直觉能力,从而无法达到“妙悟”的境界。
   在对于如何达到“妙悟”,培养主体产生“妙悟”的能力方面,严羽提出的方法与途径,也同样是与宗杲的禅学方法有一脉相承处,这就是“熟参”的方法与途径。宗杲强调要获得禅宗妙悟,须“时时提撕,时时举觉”(卷二三)“直须行住坐卧,而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卷二十)又讲“承日  用不辍做工夫,工夫熟则撞破关@②子矣。”(卷二八)而严羽则讲:
   “先须熟悉读楚词,朝夕调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藉观之,  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人。”  〔26〕
   “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傥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27〕
   众所周知,严羽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严羽美学思想中,许多重要思想皆渊自宗杲禅学思想。而宗杲禅学还对宋明不少文学家的文艺思想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大慧宗杲的“妙悟”说不仅对南禅美学作出新的贡献与发展,并且也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②原字为木右加戾
   注释:
   〔1〕铃木大拙《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9年版,第102页。
   〔2〕《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四,载《禅宗语录辑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后凡引《大慧语录》仅随文林出卷次,不另出注。
   〔3〕宏智正觉“默照禅”美学参见拙文《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学术月刊》1996年8期。
   〔4〕《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
   〔5〕《高僧传》卷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49页。
   〔6〕《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7〕老子此二句断句自来有两说,详说及考证参见高享《老子正诂》(开明书店1943年版)第3页。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7—61页。卢育三《老子释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3-45页。等。
   〔8〕蒋锡昌《老子校诂》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