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文学综论 >>

试论佛教文化对中国武侠文学的影响

分享到:
中国佛教文化网  已阅:391  时间:2008-5-2  录入:yangsihan

 

2008年5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众所周知,佛教不仅在世界宗教中占有非常显著的地位,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两汉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以来,它与中原本土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形式。佛教思想对于文学的影响也由来已久,且不说众多的教义、经典、经文、偈语本身就属于文学的表现形式,单就描写佛教寓言故事的、体现宗教哲理的文学作品就何止成千上万。(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以及行为方式。同时,反应“侠”文化的武侠文学在中国小说史中历来也是一支重要的流派,到20世纪60、70年代更是达到最新的一次高峰。这其中尤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侠之大者”,在国内屡掀热潮。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讨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相关佛教文化内容。

  
   一  晚清以来武侠文学的发展概况及相关的佛教文化问题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的人物,“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活跃在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至宋时名著《水浒传》则开辟了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先河,同时也为明清两代长篇武侠小说的大规模创作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基础。明清时期,武侠小说空前盛行,标志着它作为一种亚文学的类型真正成熟了起来。期间如《儿女英雄传》、《侠义风月传》、《济公传》等小说皆广为流传。武侠小说本身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势头。关于“侠”之所以在中国盛行开来,著名学者陈山在书中曾这样分析其心理基础: 
“中国人在与世俗化的侠义精神的认同中,同时接受了中国武侠自由意志的心理体验,补偿了心理上对于自由态的需求。因此,由侠义精神所驱动的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不但唤起了对于我们民族强悍根性的复归心理,而且使人们的心态处于自由超逸的愉悦境地中,这是侠义精神之所以对中国人的深层心理产生持久不衰的深刻影响的心理依据。” 
   中国武侠小说的产生,虽可远溯到古代,但真正兴盛,也是在近两百年。清末,出现了《三侠五义》及其续书和《儿女英雄传》等等侠义小说,为近代武侠小说的第一高峰;民国之后,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王度庐等造就了第二高峰;第三代则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港台崛起的梁羽生、金庸、古龙为代表,期间武侠雄风席卷港台、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地的华人世界,流响所至,今犹未绝。其中尤以金庸独占鳌头,真可谓“武林盟主”。他不仅为第三代武侠作家之翘首,就是以整个武侠小说的发展迄今来看,也无人出其右。冯其庸先生说金庸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创造性及其完美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评价之高,可见一斑。时至今日,此辉煌已渐成昨日之历史,留待我们对之返观,进行史的研究。 
   佛教之于中国文化,不仅是一种宗教,甚至也不仅是一种哲学,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千百年文人学者的精神生活及其传承中是极为重要的脉络与精髓,而且也是世俗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因素。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六、五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现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最初是在印度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反对种姓等级制度的沙门思潮之一,在向印度各地和亚洲国家传播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发展。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人生是无常的,充满痛苦,应努力修行,彻底摆脱生死苦恼,进入涅槃境界;事物的生灭是由因缘决定,所谓“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此即“缘生”或“缘起”的理论;此外还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教义等等。两汉之交,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思想相融合,产生了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密宗、三论宗此八大宗。其后佛教又分为以空宗中观派为代表的大乘佛教和以有宗瑜珈行派为代表的小乘佛教并逐渐地世俗化,成为上至文人学者下到普通百姓的精神家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文人的影响,从此文学与佛教便有了不解之缘。撇开众多的佛经、佛偈等佛教文学本身不算,自古以来反映佛教众生的、体现佛教思想的作品不胜枚举。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保罗万象,含有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涵众多宗教的思想。佛教也自不例外。当然,这里也须说明一点的是,金老先生虽于佛教、佛学有较多涉及,然毕竟没有深究,仅限于对其部分理论与境界的认同,未能上升到其理论体系的全盘接受的高度。因此,小说中佛教的内容均为较浅显易懂的道理(也正因此,才使小说不至于晦涩说教)。接下来,本文即将集中讨论有关金庸小说与佛教内容。 


    二 金庸小说中的佛教问题总说  


   1、金庸小说所源引的众多的佛经经文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大庄严论经》,《神雕侠侣》中的《佛说母鹿经》,《倚天屠龙记》中的《金刚经》、《楞伽经》,《笑傲江湖》中的《妙法莲华经》等等;此外,金庸小说中涉及佛教概念的武功也比比皆是:例如“八阵八卦掌”、“奇门遁甲异术”、“降龙十八掌”、“四象步”、“九阴白骨爪”、“摧心掌”、“大九天手”、“金刚拳”、“拈花指”、“无相劫指”、“寂灭爪”、“般若金刚掌”、“达摩剑法”、“大慈大悲千叶手”、“韦陀杵”、“小无相功”、“少林擒拿十八打”、“金刚伏魔功”、“佛光普照”、“无妄神功”、“破衲功”等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一类与宗教哲学概念有关,如“玄”、“元”、“气”、“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乾坤”、“五行”、“七伤”、“无相”、“无妄”、“慈悲”、“寂灭”、“般若”等;另一类与教派、组织、地名、建筑有关,例如“少林”、“武当”“华山”、“天竺”等;再一类与宗教人物有关,例如“佛”、“如来”、“释迦”、“达摩”等;还有一类与宗教哲学思想有关,例如“三毒”、“业障”、“名相”、“因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