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佛教 >> 综论 >>

香港佛教面面观:从静止阶段到发展阶段(2)

分享到:

   翌年,港岛跑马地成立了“香港菩提”,在觉一、可仁、华庵法师的领导下,尽力传播天台教观。菩提场内与香港佛学会同样设有平民义学和佛典阅览室。1935年,张莲觉女士在跑马地山光道建立“东莲觉苑”。她把原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青山女子佛学院也移到此处。该院仍请霭亭法师继续住持,又增聘通一法师和潘慧凝、何尚德两位女士担任各课指导。这所女子学校与武昌女众佛学院(故址在武昌积玉桥附近胜鬘精舍内,现已不存)和汉口八敬学院抱同一宗旨。通一法师来东莲觉苑后,便将原主持的《人海灯》月刊也迁来香港。其后八年之间,这份刊物一直是香港佛教文化的代表,成为当时香港真正有活力的佛教刊物。以后由于日本侵略军战火快要蔓延到香港而停办,通一法师遂转南洋。同年夏天,芝峰法师(俗名石鸣珂,1901——1971)应佛学会的邀请,来港讲解《大方等如来藏经》。由于芝峰法师专精唯识、天台、律宗,当时被称为太虚门下“四大金刚”(大醒、法舫、法尊)之一,有一定影响。此次讲经每晚听众,座无虚席。冬天,全港宗教团体再度邀请太虚大师南下弘传佛教,并借利园佛学会址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有三千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其后,大师应各界之请,在佛学会上连续说法,给香港各界带来了很大影响。从此,香港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

   1936年,九龙的东华医院在港岛举行第一次“万善众缘水陆大法会”,特别邀请我国禅门高僧虚云老和尚主持。时虚老驻锡东莲觉苑,法会圆满后,应信众要求,继续说皈依三天。据《香港佛教》杂志前任主编澄真法师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寂静地带的山光道上,顿时车水马龙,成千上万的人涌来登记,弄得写登记皈依证的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从。幸而灵机一动,把百家姓氏念出来安排次序……这是香港开埠以来,接受皈依人数最多的一次。”由于虚老渡港的因缘,再加上一些对禅宗特别有兴趣的佛教徒的助缘掀起了一阵禅宗学习势潮。于是天台、净土、禅宗、密宗及法相宗皆于香港次第展开,各种佛教团体亦相继建立。有拥有一万多会员的香港佛教联合会、僧伽联合会、世界佛教徒联谊会香港区会(会址设立在曼谷)等国际性佛教组织;东莲觉苑、佛教大光园、般若精舍、慈航精舍、志莲净苑等比丘尼组织;金刚乘佛学会、法相学会、法住学会、香港佛教真言宗男众、女众居士林等居士组织;还有明珠佛学社、三轮佛学会、香港佛教讲堂、光明讲堂、圆明讲堂等学术性的讲经组织;以及香港正觉莲社、香港莲社、菩提学会、普慧莲社等二百多个佛教团体。目前香港已有新建佛寺四百多座,出家二众三千余人以及约占香港总人数70%的在家男女居士,不论弘法、修行、文化,或佛教学院的教育上,均呈现多样性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