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道比较 >>

论时间二维作为佛道宗教生存论的基本存在原理(2)

分享到:

   从共时性看,菩提树下的“觉悟瞬息”乃是最高时层的生命世界与生命最高的时层世界。作为最高时层的生命世界,就时间性言呈出对低维时层世界的超越性、包容性与高质量性。对于这种高时层生命对低时层生命在时间性上的超越性、包容性与高质量性,佛教具体描述道:“一个天王年中一日相当于世间五十年,承天一日等于人间四百年”,〔3〕既然色界、空界之于欲界已呈无限的超越性与包容性, 释迦佛陀菩提树下的“大悟瞬息”彻底亮示出欲界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实在于情理上能通吧!作为生命的时层世界,菩提树下的“觉悟瞬息”另一个重要时空拓扑特殊即是时空大尺度上的相互融通、互相转换性。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正源于时空大尺度上的相互融通与互相转换,时空大尺度上的相互融通与互相转换规约了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超升净化或浊化沉堕完全取决于生命自身的修为与意向!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是欲界的生命大尺度的时间景观与命运,只是附丽认同浊化沉堕时向与意向的生存景观与命运。倘若生命追询认同净化超越的存在时向与意向,将是圣化解脱的生存景观与命运,一种完全不同的因果维度与生命指向,乃至完成最终的生命超越,觉悟成佛,获得华严时(界)的敞明通达。
   三世因果,然而是两种命运;三世命运,然而是两重因果。这就是佛教时间观的全部含义与意义!两种命运现两重因果的存在论根据正以时间的生存二向性为存在境域与根本原理。因之与人所熟知的表达佛教时空层次的三界理论与禅定学说比,时间生存论上二维向问题显得更为原初、关键而根本。然而与其它佛教义理相比,时间生存论上二维向却被忽略轻看,始终缺乏敞明把握。
   与三世空间层次与禅定果位诸佛教义理学说相比,时间生存论上二维向之所以更为关键根本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明显见出。其一,空间高层次位所对应着的高果位只能表明过去前生的功行修为,时间圣化方向却规约着将来后世的生存境界与果报。比如阿修罗道,就单纯空间层次与果位看并不比人低——在六道中,人位列第四道,阿修罗位置毗邻“天道”列在第五道。然而由于阿修罗生存时向与意向匮乏圣化超升维度,不但永无觉悟成佛之可能性,并且压根儿就是遭否定的“非天”!对于持道的觉者智慧而言,时间的圣化超升方面体现于三大现象学方面:(1 )身处低位而不在乎世间的权贵与统治者。否则持道觉悟的境界与力度便难孚众望,也谈不到对别人的开示、引领与救援。时间的圣化解脱维向也根本落于空语。(2)有神通灵能而不轻现神通灵能, 这乃是宗教之境与世间之境的重要界门之一。神通灵能源于生命灵智的纯升超升,是人心智由理智通达灵智的感性直观现实事相。不轻现“神通灵能”在于一切以开示、引领与救援他人为尺度,绽露敞示着圣化救度的宗教信仰意向与时向。(3)对死亡的自觉、无畏与有把握。 对于证道觉悟者来说,“死亡”只是色身(躯身)与法身(灵身)的一种分离事件,正是法身委弃色身以趋入永恒法界之超脱瞬息——“视死如归”在此得到生存论本体论上的敞明把握。“死亡”作为此世的告别方式,集中独特地给圣化超升意向与时向以最高的生命馈赠与至福喜讯,也是圣化时向的生命终极完成与圆满传达。正是于“死亡”的自觉、无畏与把握性上,最终而充分地显示了宗教的生命境界与力量。它与此生的超越果位与禅定修持当然有关,但却更本质地属于圣化超越的生命时向与意向及其所敞明把握着的对永生的含义与希望!时向的圣化超升之所以比空间的现实层次更为关键与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时向的圣化超升既然从根本上决定着将来趋归与终极维度,它便把将来趋归与终极维度内禀摄合于圣化超升的时向本身。时向取圣趋圣,则“低”可以高,高可以更高,从而是一种有把握的走向希望的将来趋归与终极维度;时向取凡趋凡,则高可以低,低可以更低,因而是一种无把握的陷于无望的终极维度与将来趋归。“圣凡只在一念”,时向根于意向,意向敞明着时向,因之《金刚经》才付属诸菩萨应该“善护念”。《坛经》亦告诫道:“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前念迷则凡夫、后念悟即佛”。
   修道成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自己心念的省察、守护与把持,所谓“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难道容易不根本?事实上很难又至为根本!所谓凡,在意向与时向的生命表达上恰与之相反,常常是“只见世间过,不知自己错”。一如《福音书》指出的:“你们只看见兄弟眼中的小刺,而看不见自己眼里的大梁”。“看不见”并非没有,而只是因了自己的“无明”!所谓“无明”也正是对生命圣化超升时向与意向的晦蔽与无把握状态,缺失对生命圣化超升时向与意向的敞明把握将无由摆脱“无明”的存在命运。
   在道教的两大思想根源——《易经》与老庄道家中,时间的二向性亦有独涉绽露。在《易经》,无论是“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行来不穷谓之通”中的“阖辟”“乾坤”、“往来”还是“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中的“始终”与“生死”,无不敞明着对时间二维向的高度体察与把握。特别是《易经》,不但敞示了时间的二向性,并且阐明了反归超升的时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把“复”作为返归超升时向与意向(德之本)乃是《易经》的一个基本议题,并于《说卦传》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把握!《易经》这种关于时间双向性超升向观念在《老子》获得了全部继承。关于时间的双向存在境域,《老子》写道:“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与《易经》相比,《老子》更强调突出时向二度存在的辩证统一与整体均衡机制问题:“虚而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守中”正是返归超升时向的绽出把握,正是“致虚”的存在方式:“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命。复命曰常……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道教不仅全部继承了《易》与先秦道家关于时间的二向性超越思想成果,并且通过自身的历史实践及与佛教融合汇通而呈探幽发微、深入掘发姿态。与《易经》和先秦道家相比,道教在时间的二向性超升向敞明把握方面有三大贡献与特征:其一,是把《易经》时间的宇宙学维度与道家时间的生存方面两者进行统一融通;其二,是把《黄帝内经》的生命学说与修道超越结合起来,更加注意对时间二向性生存境域的具体揭示,规律探讨;其三,是把时间二向性的个我生命内容与人类本体蕴含相互融通起来进行敞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