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道比较 >>

论时间二维作为佛道宗教生存论的基本存在原理(3)

分享到:

   把《易经》时间的宇宙学维度与道家时间的生存论方面首先进行统一融通的是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参同”者,即统一融通阐明之意;“参”另有一义即三——指《易经》、老子道家与炼丹仙法。《易经》的时间宇宙学模型即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敞示着宇宙的顺化生成时间与时向景观。中经道教陈抟的蹈厉发扬,构成宋朝周敦颐的《太极图》。陈抟赖以启示周敦颐《太极图》的即是其有名的《无极图》。《太极图》与《无极图》,一字之差,其别大矣!首先,《无极图》的绘出乃是《易经》太极宇宙模型与老子无极复归结合融通的创获与象征,《太极图》则只是对《无极图》的改意及其宇宙学方面的翻作。就时间性看,《太极图》仅有顺化生成时向维度而根本缺失人本逆返超升时向境域,而《无极图》则不仅绽露着宇宙生成消灭二时向并把握着人本逆返超升时向。其原由,正在于二者渊源之不同。陈抟《无极图》与周敦颐《太极图》第二个不同正在于不同的渊源。陈抟立基于生存论超越与灵智论返还,他才能够将《易经》时间的宇宙学义理与老子道家的人本返还统一融通起来而创造出《无极图》。对于《易经》时间太极生成模型,陈抟的创造贡献便是在“太极”之先建立了“无极”之位:太极为“一阴一阳之道”,属后天动态缘起;无极为纯阳无阴之境,是先天独立起源。“无极”之现实存在境域正是人的灵智绽生与活动,陈抟谓之为“玄牝之门”。“玄牝之门”源于《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生存论之“灵智”,与存在论之“道体”都栖于“先天地生”之“无极”,这正是道教灵智论超越的创获与贡献!于是,“五气朝元”阶层之“元”与“圆圈”得到确解。它正是人的“先天本体”与“不朽灵身”,正是先天地主之“无极界”。反观《太极图》,由于儒家社会本位论与此世中心观对“人灵本位”与永世核心的晦蔽泯弱,不仅五行中横出的“圆圈”无从解释,存在论上作为起点的“无极而太极”如果不是逻辑上的虚语也只能是本体论上的晦蔽无把握状态。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太极图》仅亮示着宇宙生成演化论上的“实时间”,单向,量化,统一,对于《无极图》生命灵智逆返观上双向,质化,多态的“虚时间”尚未获得根本性的敞明把握。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著者已分别提出“男八女七”的生成演化模型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的生命超越思想。“男八女七”的生命演变模型有着广泛的经验援应,无须赘言。“寿蔽天地”的生命超越观念幸好有道教的躬身实践与长期探发,否则几成空语!实际这不过源于生存论上两种不同的生命时向与意向。“男八女七”的生衰模型走的是自然顺化外抛的堕之途;“寿蔽天地”的超越观念走的却是内收逆归自然的超升之路。道教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两种不同的生命意向与时向,其一是“精、气、神”的结构性与存在趋势;其二是用《易经》阴阳爻变进行阐释把握。《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开头即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三者相互转化,互相生成。凡俗之人是精生气,气生精,精外泄,从而精耗神衰,导向衰败乃至死亡,是正谓凡俗之生命意向与时向;圣化之度则是精化气,气化神,神内守,守而灵,因而聚精固神,导向灵智以至永恒,此正是圣化之生命意向与时向。前者用《易经》的阴阳爻变表达刻画就是乾(十六岁)→逅(二十四岁)→ (三十二岁)→否(四十岁)→观(四十八岁)→剥(五十六岁)→坤(六十四岁),阳气日衰阴气日浓,最终衰败而死亡;后者则是逆返超升的阴减阳增多变境域,即由坤→复→临→泰→大壮→夫→乾,阳气日浓阴气日退,最终超脱以证永命。《性命圭旨》将两种不同的生命意向与不同终极趋归概括为“顺逆三关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今则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仙、成佛。”仙佛正觉悟了证悟了圆满了自我生命灵性之人与人之灵性境域的觉悟、证悟与圆满。站在仙佛的灵性境域,“万物齐一”(道)、“众生平等”(佛),其与不平等人类现实的龃龉、冲突与抗斥无可避免;也正是在对人类本体上的平等灵性生命的敞示、绽露与把持生存活动中,仙佛所体露着的逆反超升时向与意向获得了存在意义与普世信证。这乃是仙佛圣化时向的极致与圆满之境,同时又是圣化时向源初的仙佛之在与真。既超凡入圣(个我生命)又超圣入凡(人类本体)。《全真秘要》写道:“人中修取仙,仙中取天……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4〕
   “天仙”作为道教圣化超越的最高生命意向与时向不仅要求完成个我生命的超越(超凡人圣),并且要求对人类灵命本体的护持(超圣入凡);不单要能够超越此世人间以意志信仰,并且要做到萦心人间此世以爱心情怀。正是在道教(包括佛教)关于圣化时向与意向最终性个我生命与人类本体的融通联系层面,一种耶稣基督的真理意蕴开始绽露出来。
   注释:
   〔1〕参见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八讲与第九讲, 北师大出版社。
   〔2〕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第37页,吉林出版社。
   〔3〕引自王海林《三千大千世界》第48页,今日中国出版社。
   〔4〕《全真秘要论真仙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