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其他比较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3)

分享到:

东西。“语言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9  〕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另一著作《论确定性》中所说的世界图式的内容,它是一个包含语言游戏的语法以
及人的信念和实践经验等在内的更广阔、更基础的语境。《论确定性》一书主要是从批判摩尔的常识理论入手
展开对世界图式等问题的讨论的。维特根斯坦批判的并不是摩尔所说的那些常识,而是摩尔的对常识进行辩护
的方法,以及对常识所持的孤立不变的观念。摩尔在辩护时总是使用“我知道……”这一短语,而且他认为这
一短语就等于“我相信……为真”。但是维特根斯坦却认为,“我知道”在其日常用法中并没有“我相信”的
意思。“我知道”意味着我对我的叙述有正当理由,而“我相信”则并不需要总是能够提供相信的证据的。摩
尔的错误在于他把“知道”和属于世界图式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世界图式是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或人们的信
念整体,它不是语言游戏本身,它是不需证明或说出理由的,它反而是证明其它“知道”的事情的根据。摩尔
所列出的“我知道”的那些内容,只是属于他自己和与他有共同信念的人的世界图式,即所谓常识的世界观。
维特根斯坦坚持认为人们的世界图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在辩护时说,人们所相信的东西必须与现实相符才
是合理的,这说明了正是你的世界图式告诉你什么东西同现实相符,并且告诉你同现实相符是一个检验标准。
总之,辩护或说明终究会终止的,在某一点上,人们不得不从解释过渡到仅仅只是描述,这一点就是世界图式
。〔10〕儿童是通过训练和不断实践获得其世界图式的。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游戏中,你会不断地接纳一些你所
相信的东西进入自己的信念和语言体系之中,它是语言游戏得以实现的基础。
    总之,我们只能描述一种生活形式或世界图式,而无法为此给出一个绝对正当的理由。生活形式的东西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游戏显现出来而不需证明的。你可以试着想像各种不同的语言游戏,语词的意义
就会在它们的实际使用中体现出来,进而进行语言游戏的人们的生活形式也就在你的想像之中了。一个语词就
像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存,一种表述也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语言游戏仿佛就是这生活之流,
而世界图式就是生活之流的河床了。重要的是生活中的人们应该对各种游戏都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不要以
自己所持的一种世界图式武断地干涉和批判他人的生活。
    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我们无法全面地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甚至也未能深刻地阐释语言游戏说的
各个方面。语言游戏说虽然只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忽视了语法学和语意学的的问度。但
是它毕竟给了我们一种处理哲学问题的态度和技术,揭示了语词的意义即是其实际用法这一道理,从而使语词
摆脱了形而上学的用法而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以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发挥语言的多种功能。语言
游戏说的目的就在于治疗各种因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病”,提醒我们不要脱离日常生活而滥用语言,让
人们的理智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时能持一种宽容态度。
    注:
    〔1〕〔3〕〔4〕〔5〕〔6〕〔7〕〔8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年版,第27、36
、130、89、99、348节。(其中部分词语参考美国麦克米兰公司1968年英文版略作改动。)
    〔2〕施泰格穆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商务1986年版,  第607页。
    〔9〕萨皮尔《语言论》商务1985年版,第186页。
    〔10〕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第189节,美国Harper  &  Row  出版公司,1972年英德对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