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其他比较 >>

利生法师:弗洛伊德思想与佛教瑜伽学派之比较(2)

分享到:

  唯识学将人的心理分为八种作用,其中的第八识其实就是潜意识部分,唯识学称它为根本识,可见其作用的重要。在第八识中蕴藏了各种本能欲望的潜能,主要就是对自我的执著力,在佛教看来自我执著是人最原始的本能,也是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它是产生痛苦造成轮回的根源,因为一切的烦恼源自于‘我执’,所以佛法中经常讲“无我得安乐、无我得解脱”。其实佛教所说的无我,并不是否则自我的存在的事实,而是更多从价值层面来否定自私、自我中心等不良的情节,它们的危害性是最大的。第八识中除了我执剩下的就是庞大的种子群了,它们是先前心理活动时留下的潜在能量。人由于有我执,所以不良的心理活动时常发生,由此留下的种子也多为负面性的。当然人也会有善举,所以也有善的种子被留下。不过在佛教看来,第八潜意识中更多的还是负面性的烦恼种子。 

  第八识中蕴藏的能量主要就是第七识的自我执著力与种子,它们两者互相辅助,交叉作用,是造成人精神痛苦、疾病的根源。痛苦产生的原理可以简洁描述如下:当外界的信息(财色名利)通过前五识(感觉)进入主体――第六识凭着经验对之进行利弊的判别(知觉)――由于受第八识中(潜意识)第七识我执的影响,潜意识中处于种子状态的烦恼能量被激活―――第六识对利或弊生起贪欲或憎恨,随之产生现时的痛苦(求不得、怨憎会)―――同时留下相应的新种子,被第八识所收藏,由此烦恼潜能被相应增强,将来遇到上述的刺激又引发后续的痛苦----种子被激活,产生具体的烦恼行为,同时留下新的种子,在如此的循环过程中,潜意识中的烦恼潜能以几何式的递增,而产生的痛苦感也随之增强,人就是处于这样的轮回之中。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里的本能对人的影响是主导性、根本性的,人的各种行为其实都是本能释放的各种途径方式的表现而已,人只能在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中才能正常生活,人要超越本我在弗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佛教唯识学的理论与弗洛伊德思想在很多方面异曲同工,不过唯识学认为本我最终是可以升华的,人是可以超越非理性层面而达到绝对自由之境的,第七识对自我的执著是可以改变的,第八潜意识中含藏的大量烦恼种子最终也可以转化为清净的种子,具体理论留待以后再论。

  上述就弗洛伊德思想与佛教唯识学做了点简单比较,主要目的是借助西方心理学的概念帮助大家理解佛教唯识学的内涵。唯识学虽然属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但思想深刻超前,在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中还有大量深邃的智慧有待现代人来发掘与利用。

  想请教法师一个问题,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强调的“本我、超我、自我”是否冲突,我们也曾听到一些佛门里关于“无我”的开示,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方便说,“小我-大我-无我”的一个修行次第,我也曾因这个问题向某位师父请教,被批评说方便说是误导,没有“小我-大我”的这么一次过程,学佛首先要明第一义,了佛法的真实义,如果有太多的方便说,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障碍,那如何从现代西方心理学所说的“本我”升华为佛家的“无我”,冲突的表相实质是否就是一,而不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