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高僧 >>

太虚大师传( 第五章 壮心不已 )(11)

分享到:

  末了附带大严(1886—1926),他俗姓王,名虚亭,安徽怀宁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职陆军部,1919年兼任总统府参事。太虚第一次至北京讲经时,他听了《维摩经》,开始信仰佛教。翌年正式归依佛教,在京创设大佛寺经流通处、北京念佛会等。1922年,他和刘笠青等再次邀请太虚来京讲经,奠定了华北佛教革新的基础。不久,他就辞职南下,一心参访高僧大德,弘法利生。在武昌他依太虚剃度出家,在宝华山受戒,并研究佛学至病故。太虚这些亲自剃度的弟子在佛教革新事业初步展开之时都分别予他以一定的帮助,但除了大勇外,总的成就不如太虚在武院、闽院、汉院的学生大。
  武院的学僧中,会觉、法舫、法尊为首选。会觉,湖南人。太虚的学生之间纷争也不少,但对他都很尊重,大概因他为人老成稳重,沉默寡言,清简朴实,与人无争吧。会觉精研唯识,贯通台、贤,在佛学上有相当造诣,诗文俱优。以此先后任教于武院、闽院及安庆迎江寺佛教学校。1925年,太虚为了培养赴欧美弘不垢助手,专设“庐山学窘”,只有会觉、大醒等四个学员,而太虚亲为讲解。可见太虚对他们期望之深。同时,会觉接任了《海潮音》主编。抗战中,曾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抗战胜利后,应邀在杭州创办武林佛学院,任院长。1947年太虚圆寂,他被推为弟子们的代表致哀。1948年该院被迫停办,他回厦门定居。遗著散见于《海潮音》及各佛教刊物。法舫(1904—1951),俗姓王,河北井陉人。和太虚一样自幼父母双亡,家境清寒。少年就读于北京法源寺义学,毕业于井陉县立初中,成绩优良。高中时萌发出家之念,随依观音寺释是岸剃度,依太虚老友道阶在法源寺受戒。1922年,大概由道阶的介绍赴武院求学,亲受太虚教诲。他德相庄严,戒行刻苦,勤奋好学,颇为太虚器重。毕业后,先后任教武院、北京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法舫是太虚的主要助手之一,深得太虚信任,被任为世界佛学苑筹备处书记,世苑图书馆主任和佛学研究部指导员等职,主持世苑图书馆。还三度主编《海潮音》。1941年,他受太虚派遣,去印度、锡兰弘传中国大乘。他先在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和摩诃菩提会任教并修习英语。三年后转往锡兰,以履行太虚与全锡兰佛教会会长马拉拉锡格喇的约定。他在锡兰弘传大乘的同时也学习巴利语系佛教教理。1947年。他听说太虚圆寂,随即从锡兰启程回国,途经马来亚、香港等地,一路弘法,宣传太虚事业。1948年5月至奉化雪窦寺礼拜太虚舍利塔,随即继任该寺住持。旋往武汉,重整武院。1949年春,兼湖南宁乡沩山寺住持。不久驻锡香港,五启讲席,法化称盛。他所翻译的南传《阿毗达磨摄义论》刊印后,深获英、法等国东方学者的赞许。1950年5月,他再次赴锡兰,参加世界佛教徒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佛教徒向大会致贺词,建立了世界佛教徒的联合组织——世界佛教友谊会,实现了太虚的遗愿。后任锡兰国立大学教授,讲中国佛教文学和大乘佛学。翌年与太虚一样,患脑溢血逝世。法舫著述甚多,主要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等。太虚派法舫赴锡兰,主要意图也在吸取南传佛教精华,融铸成以汉传大乘佛教为基础的世界佛教体系。这和他支持法尊入藏求法,意在吸取藏传佛教精华一样。法尊(1902—1980),俗姓温,河北深县人。早年于五台山显通寺出家受戒。1923年入武院,他慧质天赋,学业进步很快,太虚颇喜欢。1925年转入大勇所办北京藏文学院并随大勇入藏求法。当大勇被阻甘孜时,他至昌都,随安东格西专攻藏文及藏文经典,也了解了藏传佛教内情。1933年,他只身入藏,在拉萨哲蚌寺依东本格西学习藏文经典和藏传佛教制度。由于入藏学习机会实在来之不易,他发愤努力。东本格西也很器重这位汉族弟子。三年后,他应太虚之召,取道印度、缅甸回国,实际上主持汉藏教理院教务与扩建工作,长达十年,备著勋劳。1945年,太虚推荐分他任该院院长。1949年该院被迫停办,法尊赴京主持菩提学会,从事藏文经典翻译。自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起,他就被选为常务理事。自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起,他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亲自为学员主讲经论。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他任院长。不久圆寂。法尊一生精力创造倾注佛教教育外,主要是尊循太虚的主张,继承太虚的遗愿,进行汉藏佛典互译。他共译出藏文经论28种,将汉传经论译成藏文有5种,并撰写了大量有关藏传佛教教理、教法、人物论著,共达数百万言,被誉为中国近代可与古代玄奘取经媲美的高僧,此外,武院学僧中如满智在1931年接手主编《海潮音》,出版《海潮音文库》,在法尊之前主持汉藏教理院。如芝峰早年随侍太虚,许多太虚文稿都由他记录整理发表。曾主持闽院教务,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会委人员训练班主任,参与中国佛教会会章及多种条例的起草。该班的许多学员都成立整委员的特派员,主持各省佛教整理。武院的学僧是太虚佛教革新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或者散布四方,推进当地佛教教育,如净严创办河南佛学院,建立河南省佛教会;敏智主持常州天宁佛学院,后创办香港《内明》杂志和内明书院,任美国佛教会和世界佛教中心主席诸职。或者独当一面,卓有贡献,如大醒(1900—1952)曾主持闽南佛学院院务,一度代理太虚院长职务。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秘书长,协助太虚整理佛教。还创办了江苏淮阴觉津佛学院和台湾新竹佛教讲习所,其成就特别表现在主办《现代僧伽》、《现代佛教》、《觉津》月刊,宣传太虚佛教革新与人间佛教理念方面。
  值得一提的还有武院后身——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研究部培养的皎皎者茗山与福善。茗山(1913-),俗姓钱,名延龄,江苏盐城人。(附照)自幼随父学习儒家经史。因家贫,未能进新式学校读书。1932年依建湖罗汉院释宏台出家,后在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戒,并入焦山佛学院学习。1935年,太虚至镇江讲经。茗山早在出家时已听宏台讲,太虚乃当代最有道德学问的高僧。这时听说太虚来镇江,立刻渡江,奔太虚驻锡的太平寺,拜见太虚。太虚见茗山虽瘦小,但清秀沉静,堪可造就,即让他当自己的侍者,随侍太虚讲经。次年,经太虚推荐,赴武昌节苑图书馆研究部深造。抗战前期,茗山在湖南衡阳组织佛教会及佛学讲习所。1942年任耒阳金钱山寺住持,创办僧众彻悟学校。1943年,太虚应邀弘法湖南,茗山自始至终随从。太虚到衡阳,马上衡阳佛教会就成立运转起来。他到恒山,南岳佛学院的筹备就发动起来。他到耒阳,耒阳佛教徒在他的指点下,就开始办慈善公益事业。他的足迹走到哪儿,哪儿的佛教就转呈蓬勃气象。茗山对此深深感叹。抗战胜利后,太虚命茗山赴长沙指导湖南省佛教会的整顿工作并继任宁乡沩山住持,筹备世界佛学苑沩山预习院。但茗山遵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因在外十多年,父母年老,思乡心切,回到了江苏,在焦山佛学院主持教务,主编《中流》月刊。1947年被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自1951年起,任焦山定慧寺住持。1957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1980年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南京本霞山寺、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无锡祥符寺住持等职。福善(1916-1947),江苏人。1935年就读于常惺主持的闽院。1936年入世苑图书馆研究部。抗战爆发后随太虚至重庆,在汉院任助教。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主编《海潮音》,由于日机轰炸以及物价高昂,为了维持刻刊的编发,他从成都迁衡阳、贵阳、重庆,历经颠沛流离,坚持不懈,深得太虚赞赏。抗战胜利后他随太虚至上海,不幸染上天花病故。年仅32岁。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