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5)

分享到:

     见。法成是西藏人,且是一位有成就的中国佛学学者。他把
     梵文或藏文著作译成汉文,演讲过瑜伽师地论(Yogacarya-
     bhumi-sastra),并编辑过稻芊经的中文讲义。他的著作活动
     时期约在公元830到860年左右(注151)。或许他不曾与昙旷
     会晤。但从其作品的内容,他受到昙旷对大乘各宗分类的影
     响是显然可见。于其「大乘稻芊经随听疏」的序文里(注152),
     他把大乘各宗分为三类, 即﹕「依经中宗,唯识中宗,依论
     中宗」的经,唯识与论三者。 对于第一项他提及其它两个名
     称﹕「亦名胜义皆空宗,亦云破相宗」。 对第二项他加上两
     个称号「应理圆实宗」及「立相宗」, 而对第三项亦有两个
     称呼,即「法性圆融宗」及「法性宗」。 复次,他企图追溯
     各宗的历史发展。 他提名龙树,Nagarjuna (注 153) 无着
     Asanga 及那多落尸多 ( 无着的弟子 ) 三人为上列各宗个别
     的开山祖。 此地所用的分类与术语确实是引证昙旷所写的「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 ( 注 154) 一书。为了解释各宗
     的特点, 昙旷列出某一宗的著名典籍,举例说,他举出中观
     论(Madhyamika-sastra)百论﹕(Sata-sas-tra) 及般若论 (
    
     101页
    
     Prajnaparamita-sastra) 等来涉及第一项之「胜义皆空宗
     」。但是,法成似乎对基本教义有较浓厚兴趣,而对艺文方
     面则淡淡然。
      复次,因法成曾对一群听众宣讲瑜伽师地论,他对唯识
     宗的兴趣是与昙旷的相同。我们猜想他有机会接近昙旷所作
     的若干疏释。作为昙旷晚辈的同时人,前者的作品对后者的
     影响一定是很深刻。他们两人在西藏占领敦煌时期(公元762
     -848)均被认为大佛学家,因其写有注释及作了其它文艺方
     面的贡献。抑有进者,于公元860之后,我们不复见到有如
     此二人在写作方面质与量的重要贡献。在敦煌,学问的进展
     及佛学研究的发育似乎告一段落。最低限度,没有凭据去证
     明那慧炬仍继续发出晶莹的光辉与以前无异的主张。
    
     十四、结论
    
      上列各章所执行的勘测给我们一个关于昙旷的时代与文
     艺生产的清皙轮廓。现在我们知道他之活动的大约时期(西
     元705-790)。此为其自述及有关文艺作品所提示,虽然他之
     确切生卒日期仍然无从知悉。
      在这个研究计划开始以前,因关于作者的消息很缺乏。
     我们对于最终结果是未能肯定。每当我们面临困难及复杂的
     问题时,幸有坚决的努力及冒险精神来支持我们。复次,依
     照公平无私及无偏见的主义,此地的任何估价皆基于笃实道
     理。因此,我们的裁判是与其它学者相异。若未来的研究者
     基于理性的立场而获得不同的结论,我们将欣然聆听其辩论
     。依此公式可以完成学问的进步。
      在此工作的进行中,我们的确遇见不少未曾预料的发现
     。其中之第一项是「二十二问」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是两
     个人的合作而成﹕藏王赤松带赞的问题及昙旷的回答。各种
     有关写卷对此事实未见提及,那要等待我们将若干碎片式的
     消息缀合起来始有端绪。复次,此「二十二问」是与在桑耶
     召开的佛学辩论会有密切关系一事亦毫未见暗示或提及。当
     我们比较辩论的争点及「二十二问」的内容,那证实了我们
     的假设。这等于说后者与前者有相同处。如此,「二十二问
     」,关于西藏佛教史及汉藏文化关系方面,是一件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