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起信、金刚。虽不造幽微,而粗知卤亩。及旋归
河右,方事弘扬,当侥薄之时,属艰虞之代,慕道者
急急于衣食,学者役役于参承。小论小经尚起悬崖之
想,大章大疏皆怀绝尔之心。懵三宝于终身,愚四谛
于卒寿。余慷兹虚度,慨彼长迷,或补前修之阙文,
足成广释,或削古德之繁猥,裁就略章。始在朔方(
注8)撰金刚旨赞,次于凉城造起信销文,后于敦煌撰
入道次第开决,撰百法论开宗义记。所恐此疏旨敻文
幽,学者难究,遂更傍求众义,开决疏文,使失学徒
,当成事业。
此序是作于唐代大历九年 (774)。关于此日期或许有两
年的差误。汉文原卷有下列词句﹕「大历九年,岁在(□子
」(注9)。若如此,那应当为大历七年,岁在壬子,公元772
。这样第九年应为第七年,因为公元774是岁在甲寅。中文
数字「七」与「九」很容易被抄书的人写错。
关于他的创作生活,及与其当学生时或做作家时有关系
的方所,上文给我们一个粗浅的轮廓。他的生活大约可分为
三个阶段﹕一、在他的本乡﹔二、在首都长安念书做学生﹔
三、回到河右(黄河右边)地区从事传教及写作。提到第一项
人们不禁会发问﹕他是生于何时与何处,或他的本乡在何处
﹖因为没有刊印的疏记可资参考,人们很难确指其所在地及
准确时间。但,以研究那些尚存在,虽然是不够充分的数据
,我们或许能陈述关于他及其活动的一般概念。在大乘起信
论略述书名之下,他自署「建康沙门昙旷撰」(注10)在此书
的第一章之末,抄书人作了一行小注说那是于宝应二年(763
)在沙州龙兴寺抄写毕(注11)。但宝应(762)年号只流行了一
年,上所提及的「二年」,应是错误。 很可能那是着想及
763。澄漪为此著作所写的短序,他(昙旷)是被称为「建康沙
门」(注12)。这或许意谓昙旷的本乡。这可以与适用于著名
翻译家如「敦煌菩萨竺法护」的佛教惯例相比较(注13)。把
地名依附于作者,这是唯一的例子,而在其它的场合,他的
名字是与寺庙联系起来,诸如「西明寺」等。
假设建康是昙旷的老家乡,我们将企图探知其方位。根
据新唐书地理志甘州张掖郡条下,关于建康有着下列的略述
﹕(注14)
西北百九十里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证圣元年
(695)王孝杰以甘肃二州相距回远,置军。
70页
如此,可见建康在七世纪之末是一个战略重要的地方,
复次,依照昙旷于772,或774所写的序文,简述他的主要成
就----他是一位有五种经典以上的注释者。他或许是出生于
八世纪最初十年间----从701~710。若我们假设他出生于西
元705年,在772他应有六十七岁。但,对于此我们不能确定
。基于建康在695已甚为著名,而在772昙旷的若干注疏名单
已被纪录的事实,我们或可猜想他可能生存在八十五年的范
围之内----从705到790。从另一资料,他揭示于781他尚建
在。此是根据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注15)。在772